拖木埂人给孩子起名
王会兰说不过颜永农,也不想在孩子的名字上过多纠结,在她看来只要有个名字让她叫得儿子应就行,也就认可了“颜边兆”这个名字。
只是她喊起“颜边兆”来总总觉得不顺口,舌头、牙齿、嘴皮子配合很不协调。因而她采用村里人叫男孩的习惯,取名字的后一个字加上一个“牯”,于是叫儿子“兆牯”。
村里有颜、王两大姓,另有两三家杂姓。村里人同姓的人喊名字一般不喊全名,因为除了婆婆媳妇是外姓人,大家都共着一个姓氏,姓后面的才是各自独有的。
一家人一般不呼全名的,上辈人喊下辈人呼不带姓的名字,下辈人喊上辈人或平辈人之间都是按称谓呼喊,这样显得亲热。有做兄长的直呼弟妹的名字,几乎没有做弟妹的直呼兄长的名字。
就连颜、王两大姓之间称呼都不带姓的,只有称呼那丁、舒姓人时才带姓。看,这明显就有强弱亲疏之分吧!
同姓中若连名带姓地喊一个人显得生疏,被喊的人私下里有想法:“对我这样客气、见外。”连小学生都认为老师不带姓喊他是喜爱他。
拖木埂人的男人一出生姓名里有两个字定了,一个是姓,一个是代表辈分的字。就拿现在颜姓人来说,他们上几辈的先人集普时给后人排了十代的辈分:登、涛、受、景、名、永、恭、年、格、导。颜姓男人多半是“名、永、恭”字辈的人。
这样起名主要是便于相邻之间互相称呼,辈分是挂了牌的定了身份。尊长比年长更要得到尊敬,即使是六十岁的晚辈也要称几岁的长辈的叔。当然年纪小的长辈不能直呼年纪大的晚辈的名字,称呼时加上“哥”。
同宗男人的名字只有后面一个字的区别,喊一个字少了于是加一个“牯”。
拖木埂的姑娘的名字不用辈分,说是“女子无宗派。”她们的辈分就随自家兄弟的。
颜永农是不赞成王会兰叫“兆牯”的,或者说很反感她那样叫。因为家里人这样叫别人就随着这样叫,在青少年时代被这样叫带有喜爱的情感,到了结婚了,做爹了,人们叫顺了口,一时改不过口来,这时叫他带“牯”叫他儿子也带“牯”,上下两代辈分不明了。
特别是颜边兆的小辈、晚辈会叫他“兆牯哥或兆牯叔”,这种既小看他又尊敬他的矛盾叫法让人听了滑稽。
最不能容忍的是儿子将来外面工作,家里人去了当着他的领导、同事或下属‘兆牯、兆牯”地喊多不文雅,因而颜永农让王会兰不要那样叫,很强硬地说:“他的全名叫‘颜边兆’,你再叫他‘兆牯’我就不客气你。”
这回王会兰听不进,固折地坚持自己的叫法,决不让步。“在外面住了没得三天像镀了一层金,出去走了一圈像粘了仙气。忘了你的根基在哪里,起个名字祖宗定的辈分都不用。你是高大硬气了,什么事都是你说了算,我们都得照你的意思做。我已不是你的顶火砖了,刚好成了你的下饭菜了。凡是我口中吐出的音都灌了你的耳,不管做的么事都刺了你的眼。”
歇了口气王会兰接着说:“我说你大男人味玩得太足了!我一直忍让着,总是认为忍让在自家人名下,没忍让在外人名下,你就认为我老实,好欺负,我今后就把“兆牯”叫了正起来,看你怎么不客气我?你有狠就把我舌头割下来!是的,我没有了舌头就喊不成了。”
“我晓得你胀了一肚子冤枉气等着找人发泄,我去招惹你是我脑袋里灌水了。你想叫他什么都行,只要叫得应他。”颜永农又一次认风了。
颜永农接着说:“好了,不值得为这点事伤了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睦。别人家得了儿子欢天喜地,请客,唱戏,放电影庆贺,而我们家呢?像战场,乌烟瘴气,愁眉苦脸,充满*味。让外人知道要说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