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将军挽雕弓(第1/2页)  方寸江湖之残唐晚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云逸子从怀中掏出一个淡灰布包,打开内有一册书籍,书只一指来厚,外观尚新,显是近人所录。云逸子将之递于张允伸,道:“此书载修心养气功,乃我门修炼之基,张公可依法修习,虽不能羽化升仙,但延年益寿却是不在话下。”

    张允伸忙双手接过布包,见扉页上书《修心养气录》五字,知乃获珍宝,大喜过望,作揖下拜,道:“张某得此福缘,幸甚,喜甚!”说罢又揖了两下。

    云逸子道:“张公不必如此,便为幽州百姓c为黄口孺子,张公当有此书。有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要获真传还要靠自己悟性造化。”

    二人一顿酒席喝至月过中天,幼子已在边上沉沉睡去,船队不觉间已过了洛阳。

    酒至半酣,云逸子面现忧色,张允伸知其心中所虑,道:“以令徒武功,绝无大碍。”

    云逸子愣愣道:“我只怕他做出傻事。”

    张允伸自然知道云逸子所言之意,李适端若要行刺皇帝,武艺再高也只怕凶多吉少。再看云逸子对弟子关切神情,不由得想到自己和幼子,心中激荡不已,道:“我正要到长安去,道长不如一同前去,若遇见令徒也好再做计较。”

    云逸子沉吟良久,道:“也只有如此,有劳张公了。”

    张允伸道:“愿为道长尽绵薄之力。”

    是时水上交通发达,张允伸从幽州顺水而来,一来免去陆路车马劳顿,二来欣赏沿途风景。洛阳乃是运河中枢,永济渠直通幽洛,溯黄河而上再过广通渠,便可直达长安。

    张允伸吩咐手下加紧行程,以求最快到达长安。

    云逸子和张允伸船队同行,二人白天讲经c演武c论道,晚上喝酒吟诗,张允伸折服于云逸子经道修行,云逸子佩服张允伸豪迈大气,二人越发投缘,竟似相知多年老友一般。

    张允伸幼子在二人间嬉戏玩耍,见二人演武也学的有模有样,云逸子甚是爱惜,时常由此感叹李适端——当真深厚的家庭底蕴方能培养出如此聪明伶俐之人。

    船队不日便到长安左近,张允伸怕过于招摇,于是率众人下船乘马,又行数里,随行兵士已不能再进,张允伸挑选精干侍卫数名随行,其余人等尽皆在此等候。

    长安东郊城外有一片竹林,竹高数丈,宛入云霄,随风摇曳不止。

    一群人围在竹林前,中间立了两名捕快,正仰头看着竹林顶上。仔细一看,原来竟有一人挂在竹尖,随风飘摇。

    “这位是吏部张郎中,死在了竹子顶上。”

    “上次是刑部张侍郎,也是死后被人吊在竹间。”

    “莫不是姓张的官家都冲了阴邪,有妖怪前来索命?”

    “这可胡乱猜不得,前两天华阴县王明府也被人害死了,那可是堂堂六品畿县令,啧啧。”

    “我听采药的王二说了,桃林县的命官也被人杀了。”

    围观众人议论不绝,嘈杂一片,云逸子几人离得虽远,但他耳力极佳,皆听得一清二楚,心道,这些莫不是徒弟干的?正要上前去看个清楚,忽听城门方向马蹄声起,一人飞驰而来,转眼间已近人群,骏马人立而起,围观众人被冲的四散开来。

    骑马那人右腿一蹁跳下马来,两名捕快见了,忙行礼问候道:“赵将军!”来人不吭一声,大步走向尸体。

    张允伸轻抚下髯,冲云逸子低声道:“京兆之地果非凡响,来者竟是个三品将军。”

    云逸子不解其义,张允伸解释道:“这人穿着身着紫袍,对应的便是三品。”

    云逸子轻轻点头,低声道:“那绯红衣服是”

    张允伸已知其意,回道:“令徒那是四品服饰。”

    云逸子再看“赵将军”,果然身着紫袍玉带,这人身长八尺有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