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第2/2页)  在没有女人的春秋战国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极其丢脸的行为,所以通常只有在战争中战败被征服的贵族,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贵族,才会被迫献出自己的儿子给战胜者,让自己的儿子给别的家族繁育后代,是被征服被打败的最为屈辱的象征。

    这间接导致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惨烈的例子就是据传说商纣之所以亡国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抢掠而来太多大贵族的子嗣供自己淫乐,使得这些大贵族忍无可忍,才在商周开战时倒戈背约向周。

    而这位周公跨时代的贡献便是解决了这个看似不可解决的谁上谁下的难题——所谓的周公制礼乐,就是“周公”在成王年幼担任摄政王期间,制作了《周礼》这部典籍,规定了“正长子承继,正次子出封,庶子别从”的礼乐制度。

    所谓的正子,就是嫡子,如果用夏瑜所在时空的大白话来讲,就是一个大家族大老婆生的嫡长子继承家业,嫡次子这个时空被称为正次子给一分家产让他分家另过,而其他小老婆生的庶子,就用来“嫁人”,包括周天子在内的每个家族都按照这个规矩来,不用再因为这点儿生孩子的事情搞得乱七八糟瞎内斗了。

    也因为这条“正长子承继,正次子出封,庶子别从”的礼乐制度,开启了这个时空整个华夏文明的一个全新的格局:周朝的统治范围原本只有夏瑜所在时空国家的一个陕西省的大小,因为“正次子出封”也就是封建,即封土建国。

    “周天子封国,必折太庙宗祠树一枝赐于封君,封君携之至封地,建宗立庙,栽此枝为宗祠树,乃分封之礼也。”田舒这样对夏瑜讲解分封礼节。

    周朝在王畿范围陕西省大小以外的地方,大大小小分封了几千个国家,使得整个华夏文明的统治范围从原来的陕西省大小,向东分封齐国,势力延伸至东海,向北分封燕国,初步触及东北,向南分封楚国,控制长江流域,向西分封秦国,初步统治西北边陲。

    这就是田舒讲解的“周公负成王听政,乃制礼乐,方有伦常,分封建国,乃有今天下诸侯,是以周公之贤,天下谓之圣人也”,因为周公解决了谁上谁下的问题,解决了谁生孩子的问题,也同时将这些应用在国家制度上,使得周朝分外强盛,统治范围极速扩大,华夏文明影响范围也飞速扩展。

    “原来这个时空的春秋,搅基还能搅得这么有水准!”翻完最后一卷《周礼》,将竹简放到案几上,夏瑜感慨良多啊。

    也就在此时,藏书府外一名军卒气喘吁吁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大喊道:“报!报!报!晋军进兵了!晋军进兵了!”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