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节(第2/5页)  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提纲挈领地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三c学习。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可见学习在这本书中的分量和它的重要性。孔子欣赏不耻下问,鼓励温故而知新,认为好的学生应该要经常与朋友切磋,向前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抱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心情,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

    四c修养。孔子特别强调修身养性的必要。应该言而有信,知过必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成为一个温c良c恭c俭c让的君子。君子是孔子一生追求的个人道德规范,正如“仁”是他心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一样,这使得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个人修养及道德规范的言行。

    这四点只是九豹之一斑,论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闪光点,蕴含着孔子的大智慧。

    作品影响

    论语自西汉武帝以后,由于孔子及儒家地位的提升,成为每个文人的必读书。从元代仁宗皇帝开始直到明清,更是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不仅是平民百姓教育子孙的启蒙读物,而且也是士人考取功名c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北宋赵普曾对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可见,论语包含有深邃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论语与孟子c大学c中庸合称为四书。

    该书的另一大价值体现在文学上。由于它是中国散文的最初形式语录体,多为记言,所以言简意赅,生动凝炼,质朴无华,不少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妙语联珠,发人深省,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由东流之水联想到人生的沧桑,富有诗意,含着哲理;后者由树的常青象征风骨的凛然。这样的句子,论语中比比皆是,许多已成为今天常见常用的成语,如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c过犹不及c三思而行c功亏一篑等等。此外论语大量运用语气词c叠句c排比c对偶等手法,许多章节富有故事情节和感彩,对后世的小说c散文c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儒家经典,论语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c文化价值观c道德素质c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精彩篇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延伸阅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诸子百家除儒家外,还有墨家c道家c阴阳家c法家c名家c纵横家c农家c杂家c小说家等。

    儒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是由亚圣孟子所作的孟子,他提倡“仁政”,认为士大夫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善养浩然之气”,这对后代文人的思想影响甚大。

    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弟子有李斯c韩非。荀子同样是荀子门人辑篡的语录,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条理之清晰,可称鸿篇巨制,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第一部分中国道家学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