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19章 福与祸(第1/3页)  二嫁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日顾昕慈从家里出来时天色尚可,阳光也足,虽说不至于烤得人昏昏欲睡,但到底并不是太冷。

    不过当她从柳家侧门推门而出,却发现外面竟开始落了白。

    飘散的雪花落在青石板路上,片刻之后便化成薄薄的雪水,蜿蜒成暗色的花。

    一瞬间,凌烈的风夹带了潮湿的寒气,扑面而来。

    顾昕慈抬起头看了看天,映入眼帘的只有纷飞而落的白雪。

    她裹紧短袄,又仔细用干草盖好瓷器,才继续往前行去。

    一边走,她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虽说她一口气便宜了几钱银子,但这样成套成套的卖却到底并没有赔本。且不提她不用为了一两个零碎的盘碗来打扰这些人贵事忙的管事们,来来回回借阿黄来拉车,就是顾昕慈自己也没那么多时间跑县里营生。

    这样一套一套直接卖了,反而不仅能让顾记攒出些口碑,也能以最省事的力气卖到最多的东西,就连顾长生听了女儿这样跟他掰扯一番,也觉得女儿真是精明能干。

    顾昕慈在柳家一口气卖出三套盘碗,等她从侧门出来的时候,阿黄的车上就只剩下两个大盘并一套松竹梅的盘碗了,车上轻巧许多,阿黄走得也更快了一些。

    因出来时顾昕慈已经做好打算,所以直接赶着阿黄往红柳巷最尽头的一户人家走去。

    这雪落得不是时候,她且得早早卖完往家赶才是。

    远远望去,红柳巷尽头的那户人家看起来跟柳家一样,似都十分简朴雅致,但是院墙屋檐却很新,像是才翻修不久。

    那是去岁才来任职的知县尤大人的府邸,刚修整的宅子也确实看起来更周正一些。

    一般新官上任是都住在府衙里的,可景梁的情况比较特殊,府衙离北码头比较近,就连夜晚也十分喧嚣热闹,到底不适宜官家居住,成祖时便有位知县大人搬到了红柳巷,而后到任的新官也就自然而然的落户在红柳巷的最后这一户宅院,从此安稳住了下来。

    顾昕慈虽说跟县衙打交道不多,但也知道百姓们对这位新来的知县老爷的议论,都说他是个公正清廉的好官,景梁有福气等等。

    这些官府里的事情顾昕慈是不清楚,不过她却知道尤家家底颇丰。

    兴许以前便是富裕人家,做了官之后家里的旧业还在,这样经营许多年下来,倒是比上一任知县过得精细许多。

    去岁顾昕慈在尤家刚搬来时试探性地去兜售了一回青花套碗,结果却被全部买光,从此顾昕慈心中便有了底,以后有好成色的盘碗也要来尤家兜售一番。

    官宦人家就是官宦人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顾昕慈懂得这个道理,对尤家管家的态度也自然是恭敬到了极点。

    尤家本就是过来上任,人口并无多,一家子事情都大管家在做主,顾昕慈知道讨好他,也能从他那里听来许多事情。

    比如尤大人约莫比她父亲大了一两岁,来上任只带了正房夫人和一子两女,听说,这三个孩子全部都是夫人所出,是个人事很简单的人家。

    尤家的大管家还算和善,甚至比柳家的三管事态度还好些,到底是有些官家的气派。

    顾昕慈一边想着,一边带着笑地跟尤家门房问道:“这位大哥,我是顾记窑坊的,可否拜见一下大管家?”

    那门房淡淡应一声,转身进门通报去了。

    尤家刚来,许多干杂物的下人都是景梁本地招买的,端看这门房,瞧着就不如柳家的机灵懂事。

    因着落了雪,顾昕慈让阿黄往门檐下靠了靠,能躲会儿寒也是好的。

    她是掐着钟来的,可站在门外等了两盏茶也没有等到大管家,就连那门房也一直不见踪影出来,顾昕慈有些犹豫地看了看天色,末了还是低头打算咬牙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