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篇第一章缘起(第1/2页)  师姐老师一锅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外篇第一章 缘起

    按照佛经的说法,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因缘,写一本书亦然。

    为什么在自己写的小说里要加上这个一个小段落呢?只因为有这么几个考虑:

    一c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教训。

    有一个寓言,说的就是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很多的写手,作者写得很用心,甚至日更几万字,弄得都没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也大有人在。

    可是,这柴砍得是很有力,但总发现有是吃力不讨好,写得越多,反而成绩越差。写得越快,反而文的质量越下降。

    为什么?因为只注重了写作本身,而忽视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做事情,做什么很重要,怎么做更重要。

    只是埋头码字,固然精神可嘉,只可惜经常事与愿违,用错了方法。

    磨刀,这就是方,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快得砍柴,远比你拿把钝刀就上去乱砍要好得多。

    写作是辛苦的事情,必须掌握办法,必须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二c 不断更新,不断学习。

    码字的人自然知道更新的重要性,不过,这种更新不只是文章本身的更新,还有自己的写作技巧c思想文化,甚至是人生体悟的更新。

    写作是一个消耗,你要不断消耗自己的知识,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这就好像是输出,但如果没有输入,怎么输出。

    很多作者都面临才思枯竭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吸收得太少,付出的太多。

    比如,写一个修真的书,你只看别人的书不够,你只懂点术语,名词没用。你需要知道,甚至要自己体会过修真。

    笔者可是亲身体会过打坐,知道那里头的滋味,所以,可以写出打坐的内容,但是没体验过的人呢?写不出来,是必然的。

    写不出来,就硬要写,那是要枯竭的。枯竭了就灰心了,灰心了就放弃了。

    读书,生活,并体悟人生,不断地吸收,才能不断地进步。

    只埋头码字,不注重平时的积累是没用的。

    同样,在写文章之余,花点时间总结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触类旁通,这才是最重要的。

    写这个内容,就是一边在写书,一边自己也在学习。

    三c 无私分享,扶助新人。

    笔者也是新人了,不过可能年龄比大部分写手大几岁,社会阅历多一些,读过的书多一些。

    在我与一些新人的交流中,经常发现大家有写普遍性的问题。

    可是,一个个在qq上挨个解答,回复,这效果毕竟局限。人的精力有限,确实无法一对一的帮助。

    因此,我想,如果能将一些经验的东西总结出来,互相切磋,这样可能对大家更有帮助。

    我们这网站本身就是学习的团队,这里的主编c编辑和资深作者都很热情,也帮助过我,以及其他的作者。《青训营》等文章,其实就是解决大家普遍性的问题的。

    小子班门弄斧,在各位大大们,各位编辑们面前胡说八道一通,真是不自量力。

    不过,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有东西可以分享。

    佛云布施,施舍,就是一个东西,那就是分享。

    我所知道的,未必全面,也许,很快我会改变自己原来的理解。

    所以,我没有说我是发表什么研究大论,而是边学习,边研究。

    研究什么呢,当然是写作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写作的大道。

    能明理,能悟道,这才是真正的修真。

    希望这文的哪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