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第2/3页)  穿越者的明末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消息,凤阳也紧跟着被起义军攻下。

    醒了的崇祯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场既罢了漕运总督、巡抚江北四府的杨一鹤,巡按吴振缨,守陵太监杨泽,江北一带有品级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不管有罪没罪,该发配边疆的戌边,该杀头的杀头,该弃市的弃市。

    到最后逼得守陵太监杨泽s,至于负了主要责任的杨一鹤弃市,毕竟凤阳怎么样都是在杨一鹤的辖内,弃市了倒的也不冤枉,除了一个巡按吴振缨官不够大,权也不够多,巡按虽然和巡抚一样都有个巡字,可巡抚那是位高权重,至于巡按?一个七品小吏,也就是区区一个地方县令,位不高权不重,只是代天巡视各道,考查吏治而已,所以吴振缨才得了个戌边,回是这辈子回不来了,但下场好歹比杨一鹤和杨泽是好多了!

    该罚的罚,该催的催,崇祯连着又发了数道圣旨,自然是催洪承畴早早发兵剿灭各路起义军,只是起义军势大,洪承畴一时间也是一筹莫展,只得上诏跟崇祯要了半年,崇祯也心知此时急不得,虽然很想现在拿了这些反贼的人头,但在对待各路反贼上,甚至是关外的女真,崇祯倒是蛮有耐心。

    想当初袁崇焕的五年都等了,洪承畴的六个月自然能等,只是下令各部尽量配合就是。

    六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洪承畴虽然上了奏章,但s子也还是一筹莫展,所以只能下令贺人龙、张全昌、曹文诏等人各守据点。

    直到二月初张献忠攻破了江北数镇,一路上势如破竹,这才让洪承畴不得不师出潼关,追着张献忠后面赶。

    不同于大明的热火朝天,不光是关外的女真,还是耽罗府都还算安稳,一边是饿狼,正在舔舐伤口,等着来年发起致命一击,一边是打定主意死守复州,暂时方凯是不打算打出复州去了,一来兵力不够,二来盖州一战折损太多,补充新兵正好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冬天根本出不了关。

    可时间过得快,到了崇祯年一月初离开春也就没多远了,就算到时候方凯想躲,恐怕不管是皇太极和济尔哈朗这次都不会放过复州。

    这个冬天虽然明面上没什么大事,复州城更是被打造成了铜城铁壁,辽东的天气冷,冬天远比春天来的长,水泼在城墙上就是一层冰壁。

    去年的盖州一战,以及复州守城战,在辽东汉民口中口口相传,方凯这个名字就像是突兀出现一样,马上就成了当初毛文龙毛总兵一般的存在,要说辽东汉民不盼回归大明自然是不可能,但关内回不去,以前还有个毛总兵可以指望,几年前毛总兵死了,还是死在一个大明总督的手上,顿时让关外的汉民对大明寒了心,可这心里还是指望着关内的,只是回不去而已,即使如此,辽东大地动则就是起义的汉民。

    所以这次,旅顺、金州、复州、一路甚至是盖州都被打了下来,在数百万的辽东汉民眼中那可是不一般!

    虽说事后又被打回了复州,但这些平日里压在头上的鞑子可再也打不过去了,所以顿时引起了辽东汉民的大逃难,耽罗府驻在朝鲜的各个据点不停的报急,原先还让留在耽罗岛上的孙元化紧张了一番,最后才不由松了口气,这报急都是人手不足的,一个冬季,耽罗岛上至少增加了上万户,四万多人丁,这里头有部分是辽东跑过来的,还有少数是原先留在朝鲜的汉民。

    这几年留在朝鲜的汉民大多数都去了耽罗岛,剩下的都是些老弱,一下子又从辽东来了一次逃难热潮,等辽东的皇太极回过神来,各旗的包衣一看,都缩水了一大截!

    要说也是各旗不注意,这几年辽东被女真人一步一步打了下来,治下的汉民渐多,皇太极对汉民也远比其父王努尔哈赤来的宽容的多,没那么苛刻,所以也就没人多仔细管着各家的包衣奴才。

    这次这些包衣佃农们要跑,倒是各旗一开始压根没发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