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节(第1/5页)  (少年杨家将同人)少年杨家将之潘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将手伸到我面前。

    我抬头看到他眼中毫不掩饰的爱恋,将手放在他的手心。

    赵炅轻轻扣住玉手,相携走向御座之上。

    抬眼望向赵炅,他正一瞬不瞬地凝视着我,两人相视一笑,情意漫漫,相偎而坐。

    在场的人无不额手称庆:“皇上圣明”

    待一干人等各自散去,八贤王和崔杨二人同行。

    八贤王还是忍不住问了崔应龙和杨业:“敢问先生和杨将军纷纷支持潘蝉,就不担心外戚之祸吗”

    “杨业知道王爷的顾虑,然则最近诸多事端都是多得潘姑娘化解,我更相信崔先生并非信口开河。”可见杨业一点不缺少在政治上的机敏,当初能顺应大势降宋就是例证。

    崔应龙先是向杨业的信任致谢,又郑重其事地解释到:“去往百水城之前,在下为皇上推演骨牌,后来在百水城,碰巧问过潘姑娘的生辰。

    数日之前,上古星宿,仙蝉星灭而复明,拱卫紫微。法轩星而践位,配皇帝以为尊。”

    既然是天命所授,何必违抗,八贤王:“本王明白了。”

    后世人回忆起这一日,都认为是后党形成的雏形。

    作者有话要说:

    c封后博弈

    百水城之前,赵炅未必有这样的决心,他素来爱惜羽毛,以贤君自诩,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为得就是名垂青史,自然不肯冒着辜负名义上的正妃和先帝的险。甚至心道怀嬴有自己的宠爱,当不当皇后没什么要紧的。

    百水城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娶潘怀嬴为皇后,不单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和潘蝉这次在百水城的功劳,还要归功一些人。

    首当其冲的是陈抟。宋朝崇尚道教自然是从赵炅就开始的事情。太平兴国二年,赵炅就曾经召见陈抟,对他颇为推崇。传闻陈抟一直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台观,游历于华山c武当山之间。这位麻衣道者不是旁人正是潘蝉的师尊裴布衣,裴布衣回山门闭生死观之前,将徒儿托付给老友陈抟。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陈抟还在红尘免不了尘俗,这一次慎而重之地来信,除了跟赵炅说些玄学道理,更多的是为了替友人爱徒在皇帝面前请些庇佑。

    赵炅践祚以来就极为提倡黄老无为之学,看他后来的年号“端拱”可见端倪,潘蝉的这一重道教渊源可以说为她加分不少。

    正因为这样,赵炅才有了选谁为后的思考。这种私事不好随便问人,反而是身边的内侍更适合推心置腹。

    老太监王继恩助赵炅登基有功,在宫中行走,在军中掌权,现如今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孙齐胜都是他的徒弟。平日里,潘仁美就对这些监军敬畏有加,礼仪备至,从上一世潘美没能救援杨继业就可见一般。好处更是不少,如今终于有了回馈。

    王继恩和孙齐胜早就通好了气:“皇上贵为天子,坐拥四海,择一位门当户对c能够比肩的皇后,何妨多顺从个人心意。皇上乃是明君,您登基以来,改革旧制做了多少大事,老奴心里觉着这选后也是一般般儿的,不必拘泥于先帝的意思。更何况,先帝在的时候,潘姑娘太小没个对比,否则也会重新考虑的。”

    赵炅面上若有所思,不见喜怒:“你的意思是支持潘姑娘了”

    “老奴隐约记着当初是先帝突然念起李大人的旧情,想要补偿他一番,这才有了晋王妃一说。”王继恩最会避重就轻,一心好像只为皇帝打算,“可您想,德妃遭逢陛下,恩遇已隆,位置德妃,已属高位,远逾先帝所赐。”

    最后一句话最入耳,是啊,都封你当德妃了,你还不知足

    赵炅心里飘飘然地想,当皇帝只因为先帝的一道旨意反而不能封心上人为后,岂非憾事。

    王继恩把赵炅说得心动,孙齐胜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