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节(第2/5页)  (少年杨家将同人)少年杨家将之潘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后来才知道二公主一直在背后给赵元侃和刘娥帮忙。

    三朝回门。未免父母兄弟忧心,我只得敷上厚厚的脂粉掩饰身心的憔悴,言不由心:“王爷待我很好,府上的姬妾十分恭顺。”

    纸终究包不住火,韩王迷恋蜀女的传闻不胫而走。韩王的乳母秦夫人劝谏韩王无果:“原以为王妃是个贤淑的,焉能不懂这夫妻之间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道理。”

    这话半是好意,半是责难,在我这里左耳进右耳出,想要我去讨好赵元侃,做他的青天白日梦。

    说的很是轻松,赵元侃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

    李皇后既然上位,对于准太子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满城看着我的笑话。可是我能怎么样,我不得不为丈夫在太宗面前周旋,在我父亲面前遮掩。

    尽力维持这段婚姻表面的光鲜,已经让我殚精竭虑。

    雍熙三年,父亲受诏撤军,并掩护云c应四州之民内徙。在撤军过程中,监军王侁逼迫杨元帅迎敌,置之必败之地,父亲势单力薄,又有掩护百姓之责,致使杨太尉无人接应,陈家谷兵败。杨太尉全军覆没,被俘,绝食而死。

    太尉杨继业自从归宋后,一直在父亲手下当副将,二人配合默契,屡立战功,关系融洽。

    杨大人马革裹尸,父亲悲痛不已,自请受罚,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

    他暗自对我们兄妹几人说:“重贵以性命相托,我忌惮监军乃是天使,未能争,不能救,是我之过。潘家和皇家结亲,为父功高震主,此番贬谪正可以韬光养晦。”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我父亲一失势,身为女婿半子的赵元侃恨不得落井下石,竟然在刘娥和二公主的怂恿下给我下了毒药,谎称暴毙。

    “潘氏恶毒,和她父亲一样嫉贤妒能,如今她死了,再无人能害阿娥。”头七还没过,我的丈夫韩王赵元侃在我的灵前和出身低贱的刘氏翻云覆雨。

    太宗膝下唯有赵元侃堪当重任,明知真相,为了安抚我父亲,蔡国公主赵英惠暴毙。

    次年官复原职,淳化二年,加同平章事。可怜我的老父白发人送黑发人,贵为宰辅,却不能为女儿沉冤昭雪,任真凶逍遥法外,接连的打击使得父亲数月后悲愤而死。

    我不忿不平成为皇城中的一缕冤魂,庄怀二字何其可笑,我身为他的元配甚至不配和他共葬皇陵。父亲配享太宗庙堂,而我葬在永昌陵之侧,我们父女也算是团聚了。

    因为赵元侃的追封盘旋在皇城之上,看着郭皇后步上我的后尘,郁郁而终。

    当然她比我幸运,权力和时光让赵元侃不再是刘氏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愣小子,刘娥也再非吴下阿蒙。

    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祐能活到九岁,不料赵祐也不幸夭折,郭皇后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郭皇后在泉下也难安寝,任谁看到自己的几个儿子原来是接连遭了刘氏毒手能不生气的。

    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为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

    目送郭皇后过了奈何桥,她问我:“为何不去轮回”

    纵有慧心,奈何不悟。

    我答:“心中有恨,看不见奈何。”

    后宫之中只有沈氏是聪明人,她坚拒皇后之位,让赵元侃和刘氏放下戒心。

    刘娥借腹“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

    看着赵恒自取灭亡,刘娥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这段所谓的真爱被撕开了虚伪的面纱。刘氏和她的好姐妹杨氏反目成仇,和赵祯母子相间,我已经感受不到一丝快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