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四人组(第2/3页)  琢玉点酥(赌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祭玉节上好好煞煞罗家的风头。”

    在梁州,古c罗两家的关系就犹如荷宝斋与点翠楼,斗来斗去几十年了,且名下都有各自的矿点,每年的祭玉节,就成了两家互相攀比的台面,哪怕多搭银子也再所不惜。像他们这种玉石世家,最重视声誉,若是拿出来捐卖的毛料不够档次,会被世人背后议论的。

    苏青荷只捕捉到一个重点:“你爹也来了”

    古韵拍拍自家哥哥的肩膀,颇有些自得地说,“我俩先来给我爹探探路,他老人家两日后就到。”

    苏青荷自从开了荷宝斋后,整日都是跟翡翠玉石打交道,哪怕去了京城,进了瑰玉坊,那些刻工玉雕师们茶余饭后最为乐道的话题,还是赌石。

    北疆国盛产和田玉,西越国盛产各类宝石,南曼国遍地是金银矿,唯有大夏国是坐拥着最多的翡翠矿脉,赌石也就成了一项全民热衷的活动。

    一年来,苏青荷听了一耳朵这时代的赌石界八卦,心里也有个暗自崇拜的偶像,便是古家家主,古晟老爷子。

    古晟在赌石界的名气远没有他在生意场上的名声大,他在人前仅仅赌过三次石头,三次俱是大涨。因连擦涨了三块毛料,古晟在赌石圈里名声大噪,然而就在他声名鹊起时,他突然宣布退出赌石圈,安心做起了生意。

    这买卖自然也做得顺风顺水,只不过缺了赌石时那份刺激,与许多宣布金盆洗手c后来又悄悄入行的人不一样,他在宣布退出赌石圈之后,果真再也没有赌过一块石头。

    而现今,古老爷子在赌石圈被人提及得很少,一说起他,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词是矿场主c迂腐c耳根子软。

    古老爷子的生意经是:吃亏是福,和气生财。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跟古家做生意,他总会让给你最大的利润,以保证长久的合作。

    苏青荷却不那么认为,当年能连擦涨三块赌石,已不光是运气的成分了,说明古老爷子还是有独到的眼光的,更难得的是,在接连的擦涨后,古晟并没有被暴富而冲昏头脑,而是做了个在世人看来愚蠢,其实十分明智且需要勇气的决定。

    苏青荷心里其实很好奇,古老爷子到底是如世人所说的那般愚昧耳根子软,还是在平庸的皮囊下,隐藏着大智慧呢。

    苏青荷几人所站的这条街,是城唯一一条主干大街,街上两旁全是席地而坐的玉石小贩们,马车横在路中间基本就将路挡了一半,苏青荷连忙挥手叫赵菁先去前面的客栈停车,自己则随古韵两兄妹沿街慢步走着。

    城占地辽阔,约有兖州城的三分之二大小,然而街上的楼宇多是客栈酒肆,用来招待外地人,街上的翡翠成品店一家挨着一家,更别说原石店与解玉坊了,本地百姓的住宅区只占很少一部分,是一座彻头彻尾靠翡翠文化过活的城镇。

    古代的交通如此不发达,能在异乡遇见故交,实在是很有缘分的事了。

    三人聊着聊着自然就说到了共同熟识的人,古韵摸着下巴,对苏青荷道:“前几日我收到殷守的信,他说在城里置办了个宅子,不如我们先去拜访他”

    难怪自送镯子事件后,在京城的几个月都没见到他的身影,原来是跑到这儿来安家落户了。只是为何没有跟她寄过书信说明,难道是因关系不够铁苏青荷回想了下,随即释然,殷守走时她还未去殿选,他只怕把信件都寄去鸿来客栈了。

    古韵拉着她二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兜兜转转,问了不少路人,找了快半个时辰,才摸到了宅子的大门。

    府门竟是大敞开的,有两个汉子在从院中往外搬翡翠毛料,殷守则背对着他们,清点着院中的原石。

    三人直接跨门而入,古韵笑嘻嘻地揶揄:“殷大掌柜,这是在做哪家的生意呀”

    殷守闻声转过身来,三人看见他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