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18(第1/3页)  琢玉点酥(赌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隔四个月,再次坐长途马车时,境遇已全然不同。し

    犹记得上次坐的是木板搭成的简易板车,车上像下饺子般地硬挤了十二人,而这次,苏青荷专门雇了一辆马车,赶车的是一对中年夫妇,操着标准的兖州口音。

    马车上的用具一应俱全,铺着厚厚毛毯的软榻c雕花小案几c暖手炉,甚至在榻边还摆着几本用来消磨时间的小话本。

    虽然一趟的雇车费用便要二十两,但比之上次连腰都直不起的境遇实在是好了太多。

    苏青荷不着急赶时间,让车夫捡着平坦的官道走,一路上游山玩水,从不赶夜路,碰见干净的溪流小河,苏青荷还会从马车上下来,卷起裤脚,蹚水玩上一会儿。渴了便停在官道歇脚处的茶馆酒肆,喝大碗茶,饿了便直接去附近的村镇上下馆子。

    赶车的夫妇很好奇苏青荷是去京城干嘛的,看她一身轻便的装束倒不像是去投奔探亲,也不像是去做生意,那些个掉进钱眼里的行脚商,哪个不是形色匆匆日夜兼程,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京城,哪有像她这般悠哉滋润的?

    就这样,游山玩水了大半个月,在沿途的树木都彻底落叶凋零,天气渐渐转凉时,也就是十一月中旬,苏青荷才悠悠地晃到了传说中的京都。

    原本苏青荷觉着兖州城作为兖州的经济中心兼都城,已是足够繁华气派了,然而跟京都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光是那上百米宽,如江面般辽阔壮丽的护城河,就将兖州城甩开了八条街。

    苏青荷像乡下人进城似的,一路掀着窗帘,一双清亮的乌瞳滴溜溜地打量着过往的景色与行人。

    与京都相比,兖州城就像个娇柔的少女,温婉有余,气魄不足,作为被五大洲郡包围的心脏,京都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沾染着江南味道的杏花烟雨,同时也峭立着北疆的烈烈北风。

    街上行走的人流中,不乏有身穿革靴胡服c编着小辫留着大胡须的北疆国人,缠着白色头巾c卷发碧眼的西越客商,腰挂佩剑c身材矮小c剃着月代头的东凪武士,以及身材曼妙c身披纱丽,皮肤黝黑却别有风情的南曼国少女。这些异国人像在逛自家的后花园似的,自在而随意,而周围的京城人已习以为常,唯有像苏青荷这样的外来人,才会像他们投去异样兼好奇的眼光。

    走在京都城门通往内城的朱雀大街上,沿街两旁的小摊贩卖着许多她从未见过的小吃杂货,糖蒸酥酪c杏仁茶c鹅鸭包儿c开炉饼,以及各种从邻国进来的造型奇特的刺绣布料,就连个小小的脂粉盒都精美无比,各色的香料c器皿更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苏青荷买了串最爱的冰糖葫芦,正吃着没走几步路,便瞧见了段离筝在信上所说的鸿来客栈。

    这应该是京都数一数二的客栈,飞檐翘角,旌旗飘飏,店内熙来攘往,韩二少的揽月楼还没这儿的人流一半多。

    苏青荷径直跨门而入,走到酒柜前,问正在埋头算账的掌柜:“可有位姓段的公子住在这儿?”

    掌柜抬头打量了苏青荷片刻,随即咧嘴笑道:“是苏姑娘吧?房间已经帮你打扫好了,左手处拐到最里间便是。”

    苏青荷笑着道了谢,便先绕过人声鼎沸的大厅,拐进左手边的走廊,走到最里头紧闭着五门的一间房,正抬手准备推开门,门却突然从里面自己打开了。

    陡然出现在她面前的男人,依旧墨发玄衣,面容像是玉雕一般精致俊美,却毫无温度。寒潭似的眸子看不出喜怒,虽坐在轮椅上,仍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

    苏青荷伸出的手还悬在半空中,嘴里咬着半颗冰糖葫芦,唇角不可避免地沾着些许糖渣,睁大了眼,水盈盈的双瞳像见了鬼一样瞪着面前的男人。

    面前的男人轻吐出一句没头脑的话:“好吃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