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第2/3页)  大明首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甚,惟有处分有司是第一义。乃今入选者,巳无科甲之人,只待会试后方可为之。又须秋冬间始可到任,便是阅岁才能周匝。远方之难及固如此,令人无可奈何。然有君在地方,须当极力振饬,务洗从前苟且之政,以拯此疲民。庶有更生之望。凡有当行事,宜不惜见教,即当为君行之。

    张四维由衷赞叹道:“玄翁念兹在兹的,是洗苟且之政,拯疲弱之民。照这样不懈抓下去,不出三年五载,局面必是一新。”

    高拱一掀花白长须道:“惟愿老天爷多给几年寿限,好让高某拼上老命,达成隆庆之治,振兴大明!”言毕,略一思忖,“明日午时,给赴任的县官们训话。”

    张四维刚走,高拱翻开急需批阅的文牍,提笔沾墨,正要落笔,魏学曾进来了,边走边禀报道:“玄翁,学曾适才听兵部的人说,广东陷城失船,殷正茂只得自劾,这回恐怕保不住了。”

    “喔?殷正茂运气这么差?”高拱皱眉道,心里有些烦躁,望着堆积如山的文牍,一扬手道,“什么保住保不住,不要听人瞎说!”

    话虽这么说,高拱却忐忑不安,次日一到内阁,就问办有无广东奏本,办转身去查,须臾就把殷正茂的自劾疏呈于他的案头。高拱忙抓起来细细阅看,心里一沉,良久沉默不语。

    “元翁,二位阁老在中堂等候多时了。”办提醒道。

    高拱这才抓起殷正茂的奏疏,起身往中堂走,进了中堂,把奏疏往张居正案上一丢,一语未发,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举盏喝茶。

    “喔呀!倭寇竟陷神电卫城!”张居正边看边吃惊地说,“嗯?林道乾掠会城,抢去大船十六艘?这还了得!”

    “这殷正茂怎么回事?!”殷世儋沉着脸说,“失陷城塞,按律当逮问!”见高拱、张居正都默然无语,他越发有了底气,故意烘托紧张气氛,又补充道,“若是先帝,非砍殷正茂的脑袋不可!曾跣、杨守谦、朱纨、张经、李天宠、王忬、杨顺、胡宗宪、杨选,二十年间被杀或自杀的督抚,就在十人以上,逮治的就更多了。与殷正茂相比,这些人的罪过未必更大吧?”

    “行啦!”高拱以厌恶的语调大声说,但旋即又软了下来,“神电卫城,随即就收复了嘛!”他向执笔票拟的张居正一颔首,“殷正茂的自劾疏,批交吏部题覆吧!”

    “元翁,批交吏部题覆,世儋无异议。但吏部题覆不能再袒护殷正茂。”殷世儋正色道,“殷正茂上次在广西犯了欺君之罪,元翁力主宽宥,世儋为维护内阁团结,未再反对;今次不同,失陷城塞,其罪甚大,调度失策,其罪不轻,恕无可恕,囿无由囿!”

    高拱冷笑道:“殷阁老,你这些话,何不向皇上说?殷阁老若能让皇上下旨,高某必按殷阁老说的办。不的,吏部自会区处,用不着你殷阁老对吏部指手画脚!”

    殷世儋顶撞道:“元翁,殷某也是辅弼大臣,难道对国政,不能说一句话吗?”

    高拱不客气地说:“皇上悉心委政内阁,大明开国二百载,臣子未有如今日之遇合者,我辈幸遇之,自当同心同德,协力共济,要助力,不要掣肘!”

    “殷某自以为是为元翁助力的!”殷世儋也不示弱,“元翁把执法不公目为官场大弊,可一旦到自己这里,怎么就忽略不计了呢?江南巡抚陈道基有甚大错?说罢斥就罢斥;辽东巡抚李秋,并未有失陷城塞之罪,说罢斥就罢斥!而对殷正茂,何以如此袒护?何谈一个‘公’字?”

    “对混日子和勇于任事者,就是要区别对待!”高拱寸步不让,“勇于任事者,做事过程有失误,当宽即宽;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导致事体败坏者,绝不容忍!这就是高某的用人原则,照这个原则做,就是公!”

    “哼哼!”殷世儋冷笑道,“谁勇于任事?元翁赏识者也;谁浑浑噩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