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奇怪的“拜帖”(第1/3页)  大明首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说c网 】,♂小÷说c网 】,

    仲春的一天,傍晚时分,高拱的轿子刚进家门,首门尚未关闭,门外突然传来诵诗声:

    百里人烟绝,

    平沙入望遥。

    春深无寸草,

    风动有惊涛。

    两税终年纳,

    千家计日逃。

    穷民何以答,

    遮马诉嗷嗷。

    高拱下轿,驻足细听,门外之人又诵道:

    入城但闻弦管沸,

    火树银花欲燎空。

    金樽玉碗皆含泪,

    肉皆民膏酒尽血。

    高拱听出来了,前一首是民谣,倾诉民间疾苦的,后一首当是文人诗作,讽刺官场的。听此人吟诵得如诉如泣,似有忧国忧民之心,

    高拱吩咐高福:“去问问,诵诗者何人?”

    高福出门一看,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儒生,头戴方巾,身穿蓝色夹缀,矮个子,瘦身板,宽额头,像是落寞书生。

    “谁呀这是?来俺家门前念叨啥呢?”高福对儒生说。

    “姓房名尧第字崇楼,”儒生答,“欲见高大人。”

    高福问:“你见高大人啥事,有拜帖吗?拿来俺看看。”

    “无有拜帖手本,适才的两首诗,权作拜帖。”叫房尧第的男子用深沉的声音答道。

    高拱走到大门口,搭眼一看,自称房尧第的书生长着一双深邃的眼睛,面带抑郁,眉宇间似隐藏着一股凛然正气,顿生好感,笑着说“呵呵,这拜帖甚奇特!不过倒是管用。”

    房尧第施了揖礼,高拱向内一扬下颌,示意他进门。房尧第跟着高拱进了花厅,落坐后,高拱便问:“你是何人,何事见某?”

    “呵呵,学生谒大人,自是有事。”房尧第不亢不卑道,“不过学生还想给大人再诵首诗。”说罢,不等高拱回应,就又诵曰:

    家家有子皆无钱,

    不惜恩情长弃捐。

    一鹅愿舍换两娃,

    出门唯伤儿卖难。

    吟罢,接着道:“高大人可知,天下百姓贫苦极矣!适才学生所吟,即山西民间流行的打油诗。”

    房尧第自称“学生”,显然也是有功名的人,听他吟诵的这几首诗,也是忧思天下苍生的,高拱对他的好感又添几分,遂说道:“适才你道字崇楼。崇楼,不妨说说,有何对策可解苍生疾苦?”

    房尧第一笑,道:“嘿嘿,此非学生所长,不敢班门弄斧。”

    “喔,那么所长何在?”高拱好奇地问。

    “既然高大人以字相称,那么学生也斗胆呼高大人玄翁了。”房尧第拱手道,“学生乃直隶保定府易县人,秀才出身。”

    “我观崇楼非庸常之辈,何以不科场再售而止步于秀才?”高拱问。

    “蒙玄翁垂询,学生就讲讲缘由?”房尧第以试探的口吻道。

    高拱一笑道:“呵呵,不妨讲来。”

    房尧第一欠身,调整了坐姿,侧向高拱,开言道:“敝邑学政考校生员,从不亲自阅卷,而是私下带上别处的生员,替他阅卷。只要贿买所带生员,通关节甚便。学政则日日饮宴,更有甚者,假借歌诗之名,留童生狎戏,顺从者即令过关!”

    “有这等事?!”高拱怒道,“学政何人?某这就参奏,不可令其一日留!”

    房尧第却笑了笑:“玄翁,学生非为此事而来,只是在讲学生的经历。”顿了顿,又继续说,“玄翁试想,这等学政,学生自是鄙夷,故贽见时不携一礼。学政见之甚怒,却引而不发,岁考时则将学生黜落。学生质问之,学政言学生作文中的‘群’字,将‘君’与‘羊’并列,不合朝考体,有欺君之罪。”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