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0二章 陈三儿(第1/3页)  重生之铁血抗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

    宗艾镇是千年古镇,汉代就很有名。明末清初晋商兴起的时候,这里就是晋中地区著名的旱码头,一代代晋商从这里出发,向东翻越太行山直达京津,向北穿越内外长城远涉大漠,向西过黄河去往陕甘川,向南可往中原湖广,端的是一个交通要道。

    到了民国年间的1931年,宗艾镇有字号的商号已达300家,形成了驰名全国的商业族群“宗艾商帮”,还发行一种信用纸币“克钱”。

    据说,天津码头大供货商开价的时候,宗艾商帮不到场,是不会开价的!

    晋商就是有钱的代名词!

    因为宗艾镇300年来一直是寿阳的商业中心,也是晋中c晋北的物流中心,加上赚了大钱的商人们纷纷在这里大兴土木c营造宅院,又讲究风水,注意借景造势,祈求着让神仙c佛祖保佑他们财源广进c绵延不绝,宗艾镇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

    由东北向西南的主干道上,南城门洞上建有玉皇阁c耳楼,当地人称为南阁;北城门洞上建有真武庙c钟楼,当地人称为北阁。东阁就是宝象森严的瑞祥寺,分上寺c下寺两部分。

    镇子东南侧制高点上建有魁星阁,也叫文昌阁;镇外的文昌庙与魁星阁对应,财神庙与主干道上的南阁c北阁对应。

    环绕着镇子,镇南建有观音庙c龙王庙;镇西建有马王庙;镇东北建有老爷庙;镇东建有吕祖庙;各街巷叉口建有五道庙,每座庙前栽松植柳,庙内青碑塑像,煞是风雅。

    镇里长约二c三里的主干道上,一街两行全都是商号;东西南北中各街巷中,同样也是店铺林立。

    就在这样一个纯商业化的集镇上,隐藏着那些富商巨贾的深宅大院,占地动辄就是上千平米c几千平米,镇子东关最大的张氏一组的宅院占地竟然达到30亩!

    更让人称奇的是,宗艾镇东c中c西建有五个麻河池,也就是人工湖,池边垂柳漂浮,聚财c蓄气c造景三相得!

    随着铁路运输c公路运输的兴起,商业形态发生了改变,太原逐渐成为山西的商业中心,寿阳县城也因为占据铁路运输便利成了寿阳商业中心,宗艾镇再也没有了过去的晋中c晋北物质基三中心的地位,风光不再,但宗爱商帮却没有随之没落,商业活动依旧遍及平津c绥蒙c陕甘c冀豫地区。宗艾镇作为宗爱商帮的勃兴之地和大后方,依旧是块繁荣膏腴之地。

    可惜,小鬼子来了,宗艾镇成了日军控制寿阳西北地区的重要据点,小鬼子的兵营就扎在宗艾人烧香拜佛的瑞祥寺里。

    正月二十六日傍晚,也就是2月25日这天傍晚,晚霞把天空渲染得如梦似幻,撒在宗艾镇北面的双凤山上,撒在高高的魁星阁上,撒在北阁c南阁c东阁和镇外一座座寺庙的房顶上,把个宗艾镇映照的流光溢彩,宛如洞天福地。

    宗艾镇北端的北阁下面一侧的城墙上,一根粗麻绳吊着抗日英雄c孟平阳寿榆五县中心县委书记兼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三支队第七大队政委陈宜胜的遗体,两边白灰写着两行大字“八路军陈宜胜”c“反日必死”,在晚霞映照下分外刺目!

    北阁下面的城门洞口处,拦着横木,两个鬼子兵端着步枪,虎视眈眈地盯着出入城门的稀稀疏疏的行人。两个背着步枪c嘴上叼着烟卷的伪军,见人就拉着盘查,行人一个回答不对,就会被伪军拉到一边,交给日军。

    陈三儿原名叫陈宗宝,辽南人,曾是军阀张宗昌部的兵,跟着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兵练了一手好刀法c好枪法。张宗昌兵败被杀后,陈宗宝流落到太行山一个土匪寨子里当了土匪。没想到那土匪头子不仗义,陈三儿喝醉酒摸到了土匪头子小老婆的床上,那土匪头子非但不顺手把小老婆送给他,还要杀他。陈三儿只好开枪打死了那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