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第1/7页)  乾道坤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印州城郊的一些村镇,简寥观的“七仙女”品牌越来越响。

    两年来,卢美人一直在精心打造这个美女团队。尽管从印州艺专请来的第一批女学生毕业后有的干了别的工作,但他及时选人补充,让“七仙女”始终没有缺额;他认真传授各种科仪功课,让阿暖带大家刻苦操练,让“七仙女”的表演水准节节提升。他动用多年来与各地俗众建立的联系,经常招徕法事,包括在庙里做的内坛和下山做的外坛,让“七仙女”在大庭广众之下频频亮相。

    农村中办红白喜事,图的就是一份热闹份人气。“七仙女”作法事,醮坛一开,响器一动,七条金嗓子一齐发声,村中人家无不倾巢而出前去观看,甚至还打电话邀请外村亲友共享眼福。他们一边看一边评价:七个道姑穿得花不楞登,长得如花似玉,真像七位仙女呢。七仙女个个好看,但最好看的还是那个当高功的小师父。有人赞叹:不说她身段标致,不说她罡步轻盈,不说她朝板舞得熟练,就说她那大宽袖子,甩一甩叫人喜,甩两甩叫人迷,要是甩上三甩,那就差不多叫人晕倒了。

    阿暖听到这些评论,看到那些投向她的艳羡目光,成就感像三月的春风一样灌满胸腔。她想,我不到二十岁就当上高功,成为法事的核心人物为众人瞩目,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呵。登上法坛的感觉也让她格外迷恋:舒展广袖,步罡踏斗,口念祝颂偈咒,恍惚中半人半仙。她既是人的代表,又是神的使者,那时似乎只有她奉天承运,特立独行。每当法事结束,她都迟迟不愿退场,很想一直处于那种奇妙的氛围与感觉之中。所以,尽管她对卢师父的人品很反感,对卢师父的诸多俗人之举c小人勾当嗤之以鼻,但她还是在内心里感谢卢师父把她培养成高功,给了她出人头地的机会。尽管她对简寥观的道风日下痛心疾首,但她一直没有下定要离开此地的决心。

    七仙女的另一大看点是歌舞表演。做法事的间隙里,高功之外的六位仙女会展示她们的更多才艺,或唱流行歌曲,或唱黄梅戏选段,或跳舞,或奏乐。晚间,该做的法事都做完了,丧主门前更是好戏连台。丧主家的亲戚尤其是那些姑爷们往往掏钱点戏,一个节目十块钱,以刺激仙女卖力表演。如果掏钱的是阔佬,而且阔佬不止一个,那么就会出现相互较劲c竞相砸钱的热闹场面,一个节目给几百块都有可能。

    尽管七仙女长得好看,表演上乘,也并不是所有的丧主都愿意请她们。不请她们的原因是,这些小道姑不会撒米。在印州农村有许许多多的散居道士,也叫敷应道士,他们世代传承,以给人做法事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平时和庄稼人没有多少区别,拖家带口,下田劳作,但是如果有人来请,他们就会马上联络同伙搭起班子,到丧主家把法衣一穿,把法器一拿,一本正经地做起法事。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会一手绝活:撒米。手提一袋白米,往醮坛的罡单上挥挥洒洒,那里转眼间就会出现各种图案与文字。在法事的其他环节,也是一边撒米一边念咒。他们说,撒米是麻姑传下的法术,不撒不灵。卢美人明白了七位徒弟的缺点,就花钱从乡下请来一位姓朱的老师父,在简寥观教了三天。卢美人和七仙女都跟着朱师父学,搞得大殿里白米飞扬,几乎把所有的砖缝统统塞满。最后,还是阿暖学得最好。她勾画地狱,地狱俨然;她塑造龙凤,龙飞凤舞;她用米写字,因为早几年向应师父学过书法,也写得规规整整。再下乡做法事,阿暖把刚学会的手艺一亮,立即让观众刮目相看,有人就叫她“白米仙姑”。以“白米仙姑”为首的“七仙女”受到更加广泛的追捧,凡是需要做法事的人家,首先会想到她们,让她们三天两头就忙活一场。

    这样一来,散居道士的业务量大大减少。他们打听到是老朱教会了七仙女撒米,便合伙上门骂他,搭班子的时候再不叫他。有一天,散居道士还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