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倒L型防炮洞,锯齿形状战壕,弯曲型交通沟(第2/2页)  抗战之战场救火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话,一旦炮弹在洞口爆开,那么里面的士兵,就是非死即重伤!说白了,一旦遭遇密集炮击,那就是活活挨炸!以前内战时因为双方基本都没有什么成规模的炮兵火力,所以这点表现并不明显,但以后遭遇的可都是地炮火力强大的日军,所以李凌认为必须大改!

    而李凌所设计的倒l型防炮洞则就完全不同,和直线型的区别是,在直线洞的末尾,会向右侧再开一个洞,洞的大小以可以容纳士兵身体为准,即使是蜷缩着也没关系,因为只是敌军炮击时才会缩在里面,平时则没有必要。

    这个简简单单的改动就能解决大问题,一旦日军炮击,势必会有大量炮弹落进战壕,当然也会有一定几率的炮弹会落在众兵个人的防炮洞洞口处,如果没有这种弯曲形状的防炮洞,那么,士兵势必大量伤亡!这点,也就是在日军那步炮协同并不算是炉火纯青的情况之下,中国军队仍旧在其重火力下伤亡惨重的原因。但奇葩的是,从抗战开始到结束,从始至终,国军都没有一支部队去改进这一点,而总是强调所谓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和日军死打硬拼,日军当然乐得如此。

    所以,最后如果不是盟国参加对日作战,中国会不会亡国,还尚未可知。

    这就是这支死板的军队……

    所以,李凌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改进这种防炮洞,也许他无法改变其他部队,但至少,或者说只能是在自己部队中先这样改进了。

    锯齿形状战壕,也是同样的原理,但是作用却有两个。

    第一个作用是防炮,同样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还是之前通用的这种直线型战壕,那么在敌军炮击时,一颗大口径炮弹落进战壕中,前后胸墙背墙容不下人自然没事,但左右绵延上百米甚至几百米的贯通式战壕,就要承受较大伤亡。

    炮弹杀伤半径很大,都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在进攻作战中,敌军轻重机枪确实是威胁比较大的武器,但这并不是说敌军火炮的威胁就不大,相反,火炮的威胁同样很大。而且,尤其是在防守作战中,敌军机枪的威胁就会变小,相反,火炮的威胁就会变得极大,因为己方是处于固定的位置,不可能移动,只能是挨炸。在这种情况下,一颗炮弹落下战壕,周围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上百米内,炮弹破片都会呼啸飞过。人体这种软目标,被破片命中的话,那就是“打中即死,擦中即伤”。

    所以,如果没有一些措施,而是用人的身体去硬抗这些炮火,不伤亡惨重又能怎样?

    这也就是李凌设计这个锯齿形状战壕的原因。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