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凶手(第2/3页)  抗战之战场救火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式手枪,全身缩在战壕里面,看都不看外面一眼,只是挥动手臂,胡乱指挥。

    “快!”

    “全体发扬火力,快速射击!”

    “将敌军阻挡于战线之外……”

    “……”

    “发扬个毛线的火力啊,就中国军队一个连那点可怜的火力,还不够日军塞牙缝的……”

    “这什么指挥官?”

    李凌心中一阵无语。

    这大概就是此时的量产型军校生了。

    这些从什么“讲武堂”或“军团训练团”等等出来的军官,并不是普通意义上那些正规军校出来的毕业生,他们只是从普通学生或者士兵中招募而来,然后为了应付吃紧的战事,甚至只是因为某些人是哪位高官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关系,只是为了谋个前程,而仓促训练几个月就毕业的,不过这种此时算是少数。

    主要还是因为上面认为大战即将开始,中低级军官必然会有大量伤亡,所以临时开设了一些军团训练团,但教育训练时间很少,所以他们并不算是合格军官。

    甚至更严重的,这些“学生军官”因为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只是学到一些空洞的军事理论,所以,他们在实战中,无论战术还是经验,都是不如一些老兵,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李凌暗自摇头,又哗啦一声拉下枪栓,准备再次射击。

    这次就已是从容多了。

    看到日军越冲越近,一众中国军队士兵的射击精度开始缓慢的提高,几挺轻机枪也开始发挥作用,偶尔也能够打到一个半个的日军。

    但日军显然训练有素的多,他们依靠地形地貌来当做掩护物,奔跑跳跃之间,看到中国军队的火力打来,就猛地扑在地上或者是弹坑中或者是土包后面,就算是疾速向前跃进,在疾速奔跑中一时不能及时趴下躲避的,也是因为速度很快,所以第九连的士兵也是很难打中这些移动中的目标。

    显然是射击理论和实弹射击训练都严重不足,打固定靶尚且有困难,要在这种光线下打中这些高速的小角度目标,那就是难上加难!

    李凌前世中了解到的资料显示,在抗战中,无论是抗战前期还是中期抑或是后期,整个中国军队士兵的射击水平普遍比日本军队士兵要差的没影子。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中国军队士兵就很难能够打中敌人了。只有在五十米以内,在使用步枪和轻机枪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命中对方……

    这其中当然有一些原因是因为所使用的汉阳造步枪性能较差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却还是人的因素,因为没有时间去用正规化的方法训练部队,因为没有强大的工业对训练进行充足的弹药保障,所以也就不敢放开了进行实弹训练。

    但要命的是,枪法甚至包括炮兵的射击技术,都是需要大量的实弹进行训练,“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这句话并不夸张,实际正是如此。

    包括李凌在内,他的枪法,除了以理论作为基础外加天赋之外,更多的则是训练场上用各种枪械那堆积如山的子弹给练出来的……

    也正是因为中国军队士兵的射击技术较差,所以也才造成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极重,而正好相反的是,日军却是射击极为精准,所以日军总是伤亡很小,并且往往能够以几乎不成比例的小部队击溃中国军队的大部队,双方士兵的素质差距也是双方交换比极大的因素,而不只是通俗说的“双方武器差距”。

    就像现在,虽然第九连阵地上噼噼啪啪各种武器响个不停,但真正打中的日军却是不多,打了半天,算上李凌打死的那个凶手日兵,真正中枪的日本兵,也不过只有五人,但己方却已有二十多人中弹,这还是因为第九连现在全员身处战壕中而日军却是处于不利的空旷平原情况下,如果双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