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 夕阳秋风(第1/4页)  沧桑仙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夕阳秋风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使。感而后应,迫而后动,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伴随着呼呼萧瑟的秋风,一个童子诵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传开。

    其时正当洪武三年,这是北平城郊的一座明秀青山之中。时近中秋,山间草木枯黄,秋意甚浓,这一阵朗读之声是从山上一间茅草屋之中传出来的,孩子的朗诵声轻快明朗,其中还夹杂着几声哼哼唧唧的歌声,似乎这悄然迫近的秋风并不曾让他挂怀一般。然而这几句朗诵之中传入了一个中年道士耳中,他的脸色却是异常苦涩。

    那中年道士在一块方圆大石之上盘膝而坐,膝盖上放着一把漆黑如墨的玄铁宝剑,剑穗金黄。他闭目静坐,似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来,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把那金色的剑穗吹得猎猎作响,千丝万缕乱作一处,他的心中也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眉头紧紧锁着。

    过不多时,那中年道士突然睁开眼睛,脸上苦涩一笑道:“罢了,罢了!”说完一把抓起长剑,站起身来朝着茅草屋走去。他的身法极快,脚下步子好像腾云驾雾一般,眼看只是跨出一步,身形却是一瞬间闪出了一两丈的距离。

    那男子所在之处距离茅草屋二百余米,几个闪身却已经到了茅庐门口,也不见他伸手推门,那一道木门“吱呀”一声忽地打开了。中年道士站在门口,正自迟疑。忽然听得里面一个孩童的声音叫道:“师傅师傅,这一句如何解法,弟子又不记得了。”

    草庐外,中年道士顿了顿一扫脸上的忧愁表情,笑嘻嘻的走进去,还未进到屋中便问道:“那一句,让为师来帮你解答!”

    那童子也是急脾气,就隔着窗户道:“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师傅,这一句难道是说,若果人也能‘不自生’就能长生了吗?”

    那中年道士姓张,单名一个中字,道号铁冠子,他自幼天资聪颖,苦读数十个寒暑,可是应试落第,又遇上了改朝换代,因此才皈依道教。曾经寻访武当山c庐山c王屋山等名山大川,修为极高,只是几年前得罪了几个仇家,不得不躲起来。听得屋中童子问话,张中笑道:“天之长,地之久,何能长生?是因为他们不仅仅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能够长生。至于推及人生,为师也不太确定,古往今来,天下之大,却是没有见到几人长生的,就我所知,只有武当山张真人驾鹤仙去,可能已登极乐世界了。”说着已经进了屋中。

    那童子甚是聪颖,原是一个农家孩子,家破人亡之时恰得张中遇到,所以收为徒弟,张中又赐名叫张成道,意在希望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且修炼大成。

    屋中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一张竹片编制的桌子,还有两个木凳,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书架还算精致,书架之上满满的全是书籍,有《礼》《易》《春秋》《孔》《孟》,除此之外,就是各种道家经典,其中就有《道德真经》《大丹修罗经》等等,还有佛家典籍《金刚经》《般若经》《楞严经》等等。书籍之上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此时张成道手中正捧着那一本《道德真经》在朗读。《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之后两句是“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一章在常人读来,定是理解为做人之道理,而此时小小的张成道的理解却是与众人大相径庭,他认为这是修身成道的暗示,是以才会这样问。

    看到怀抱《道德真经》的张成道,张中眼中不由得流露出一股苦涩,柔声道:“成道,你喜欢读这些书吗?”

    张成道呵呵笑道:“不喜欢,不过师父要我读,我好好读就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