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一章 围困海参崴(第1/2页)  民国之铁血荣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感受到压力的斯大林以退为进,抢先撤了自己小弟布琼尼的职,托洛斯基自然也就没法再抓着苏俄红军在伊尔库茨克的失利不放。不仅如此,就连本来计划拿红军近一年来在远东的连番失利做文章,再和斯大林争一争党内领导权的念头,也被他自己压了下去。虽让当初对华夏动武的提议是自己提的呢?

    由于托洛斯基的退缩,斯大林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一次危机。基洛夫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东线司令。但是在西伯利亚济马一线的防御却不得不加强,布琼尼带着逃出来的八万残兵,绝对禁不住复再次的进攻。苏俄红军总参谋长伏龙芝紧急拼凑了二十万军队,调往济马一线,参与防御。

    复在西线拿下伊尔库茨克之后,实际上也已经转入了战略防御。原本寄人篱下的复,骤然拿下了伊尔库茨克和远东的绝大部分领土,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急需要消化这些胜利果实。无论在政治上c经济上c民政上或是军事上。

    在政治上,占领区的各个城镇都需要从复里,抽调人才委派担任新的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投降过来的原政府官员则需要快速甄别,从中遴选出相对可靠的人员,参与各地的管理。毕竟流亡了几年的临时政府现在严重缺乏行政人员。

    在经济上,占领区里的各类矿山c企业被战争破坏了的急需要修复,保存尚好的则需要组织生产,特别是伊尔库茨克被苏俄人破坏了的铁路和公路也急需修复。现在的临时政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需要用占领区内的矿产c能源等各项资源来换取华夏的各类生活必需品以及军火物资。

    在民政上,经过苏俄管理时期的横征暴敛和战争的波及,占领区内的平民严重缺乏包括食物c御寒衣服c燃料等生活必须物资。临时政府需要在严冬来临之前,对此作出妥善的安置。

    军事上的形势就更急迫。大量的俘虏和降兵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原来复的人数。急剧膨胀的复如果不能把这些新加入的军官和士兵彻底消化掉的话,那么下次战斗,这些人就将成为复的潜在隐患,没准会让现在获得的胜利果实得而复失。

    高尔察克为了这些事,这段时间是忙的脚不沾地,直接变成了空中飞人。而作为复的二号人物图哈切夫斯基则一头扎到了哈巴罗夫斯克,开始筹划远东的最后一战,攻克海参崴。

    海参崴要塞是从1878年就开始持续建造的一个大型防御工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由十二座大型堡垒群组成的要塞,地下通道四通八达,并且配备了数十门305毫米c203毫米c155毫米以及122毫米各种规格的大炮。并且,表层防御工事能承受420毫米重炮的轰击,地下掩体则有相当数量的弹药和粮食储备。可以说,这绝对是一块硬的不能再硬的硬骨头。

    常规的火炮和炸弹很难形成对它的破坏。想要攻占这样一座要塞的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图哈切夫斯基曾在苏俄红军的总参谋部里,看过这座要塞的相关资料,对整个要塞的分布和火力配备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经过反复的推演和计算之后,图哈切夫斯基终于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计划的重点依旧是利用要塞相对缺少防空武器,使用空军来压制要塞的表面火力。再利用重炮射程远的特性,派遣步兵快速突破,只要贴近要塞,那些重炮就发挥不出火力的优势。

    可是,在战斗打响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就发现自己的计划,还是漏算了。被急了的苏俄红军使用了毒气弹,在复陆军的前进道路上,形成了一条毒气隔离带。不仅阻挡住了步兵的进攻步伐,还给步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无奈之下,图哈切夫斯基只好采取了一个笨办法,用空军封锁。切断要塞守军的对外联系,采用围困的办法和守军比耐心。要塞尽管坚固,但里面的弹药储备和粮食储备总是有限。还有几个月就要入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