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0章 古玉(第2/3页)  大展鸿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凯轻轻点头,常文怡话锋一转说,其实,历史上事实并不是这样。

    秦书凯问道,常老所说的事实又是从何而来呢?

    常文怡回答说,自然是从历史资料中得来,根据当年流下来的资料记载,太宗雍熙三年,宋朝大军兵分三路北伐契丹,在大将军潘美率领的这一路大军中,杨继业被任命为副将。

    不料曹彬的那路大军被辽军击溃,无奈之下,各路兵马只好班师,潘美c杨继业也率军回代州。不久,太宗下诏将云c应c寰c朔四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军护送。当时,契丹萧太后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继业当时建议潘美说:

    “现在辽兵士气正旺,应避免同他们作战。朝廷只是命令我们护送四州百姓的内迁,我们只要率军出大石路,事先派人秘密通知云州c朔州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这天,命令云州的百姓先走。我军到达应州。契丹军队必定来阻止,这时便命令朔州的老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到时再派遣一千名强弩手排列在石碣谷口,并派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这三州的百姓就可安全撤离了。”

    监军王侁和刘文裕表示反对,指责杨继业消极避战。

    杨继业没办法只好答应出战辽兵。临行前,杨继业请潘美在陈家谷两厢埋伏下援兵接应。

    潘美立即和王侁率部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排好阵势。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他们以为杨继业已打败辽军,就带领军队离开谷口。杨继业奋力苦战,从中午时分一直到傍晚,慢慢退到陈家谷口。

    杨继业看见陈家谷口没有伏兵,立即捶胸大哭,他再次率领部下杀入辽军阵中,身受几十处伤,士兵几乎全部战死,最后杨继业的坐骑受了重伤不能行进,契丹兵将四面围上,俘虏了杨继业。

    杨继业被俘以后,辽国的萧太后劝降,杨继业仰天长叹说:“皇上对我有厚恩,原以为可以伐敌卫边报答皇上,谁料反被奸臣所害,致使皇帝的大军战败,我还有什么脸面苟活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可这样的结果对于民间的老百姓来说,感情上可说不过去。堂堂的“杨无敌”咋能被辽兵俘虏呢?于是在评书或戏剧中安排杨继业败退到两狼山上一所苏武庙,死前手刃敌兵数人,最后撞李陵碑而死。这样的死是何等壮烈,又是多么令人荡气回肠c扼腕叹止!

    秦书凯听了这一段古,不由轻轻点头说,常老果然是见识博广,听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更加佩服杨继业为人,宁可绝食而死也不愿意当俘虏,这也是需要勇气和耐力,也算是英雄所为,我倒是感觉,他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后人大可不必添油加醋篡改历史。

    牛大茂插言说,还不是写书的人为了故事更加引人呗,这历史跟说书的总会有些差别,咱们这边说边喝着,我先敬老领导一杯,今天能过来陪我们家老爷子吃顿饭,真是不胜感激。牛大茂见秦书凯听了常文怡说要卖玉给他的事情后,并不怎么热心,反而对常文怡口里的故事挺有兴趣,心里不由明白了几分,于是赶紧招呼着老丈人和秦书记先把酒喝上。

    手里端着牛大茂递过来的酒杯,常文怡的眼光却依旧停留在秦书凯的脸上。

    常文怡说,秦书记,那块玉可是个好东西啊,我是因为手里没有足够的现金,否则的话,无论如何,这块玉,我也得把它给拿下来,你知道这玉的来历有多蹊跷吗?

    秦书凯听故事的兴趣又被撩拨了起来,索性放下酒杯问道,常老清楚这玉的来历?

    常文怡轻轻点头说,要说关于导致杨继业之死的那次战争的原因,戏文中交代的倒也八啊九不离十,但是平调戏《两狼山》中说杨七郎去雁门关搬救兵,结果却被潘仁美公报私仇害死。这个故事情节在正史中均无记载,大概是当时的编剧为突出潘仁美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