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9章 利益分成(第2/3页)  大展鸿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治世能臣。

    不管怎么说,冯道这棵“官场常青树”一生的传奇经历也算是做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事实证明,后周没坚持多久就灭亡了。柴绍死后,赵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冯道对后周的灭亡作了比较准确的预测,只不过提前了10来年而已。

    如果冯道能坚持活到到宋朝,混个开国宰相当当不是没有可能的。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记载,他在五代时期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c河东节度巡官c掌书记c摄幽府参军c试大理评事c翰林学士c端明殿学士c集贤殿大学士c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c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c检校太尉c同中书门下平章事c检校太师兼侍中c检校太师兼中书令c行台中书舍人c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c中书侍郎c门下侍郎c刑部尚书c吏部尚书c右仆射c司空c在中书c司徒兼侍中c太尉兼侍中c太傅c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欧阳修曾评其“不知廉耻”,司马光贬其为“奸臣之尤”,王夫之说“道之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詈骂得如此激烈,将冯道指为十恶不赦的罪人。

    《旧五代史》却有另一番评价,说他“道之履行,郁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但对他“事多朝”也颇有微词,说他“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姑且不看这些评语,探求一下冯道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此如鱼得水。

    首先冯道深谙“顺势者昌”这话含义。完全不要讲什么人格气节,一旦国难临头,赶紧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冯道把这点练到了了炉火纯青独步天下之地步。

    冯道所以能当不倒翁,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不顾脸面。后梁c后唐c后晋c后汉和后周五个王朝,一句话:全部通吃。

    冯先生之无节,“有奶便是娘”“弃暗投明”当家常便饭。正是靠了这个不顾脸面,冯道才能“久叨禄位”,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混下去而不倒,颇有些大隐隐于朝的大佬样子。真可谓千古独此一人耳!

    冯道为什么挨骂?几千年来人们敬重的是忠贞不二c守节不移的臣子,而冯道不仅颠覆道德,让人难堪,更是对“忠臣不侍二主”天大的嘲讽。

    人们厌恶的是二三其德c朝秦暮楚的软骨头,不允许背叛自己国家,帮助敌人灭掉自己国家,然后再做敌国的开国功勋,而冯道又恰恰总是拿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荣华富贵。

    若是冯道能生在当代的话,必定又是一个相当有“成就”的“官场常青树”,因为他的那一套若是用在当今的官场,依旧是有实用价值的。

    张东健之流自然是不能跟这位千古绝唱的官场常青树冯道相提并论,但是放眼现代官场中人,又有多少人内心其实是羡慕这位官场不倒翁曾经在官场如鱼得水的日子的,恨不得把人家的混世秘诀记在心里,用在行动中,立马也弄个宰相的位置当当,心里才满意。

    秦书凯从张东健的办公室里前脚出来,董部长后脚就进去了龙骑战机。

    董部长心知,眼下一中校长范大龙出事不打紧,他和徐大忠原本拟定的关于一中搬迁的计划立马要生变,他担心张东健这里,原本就不是相当积极的支持态度,别再为了这件事有什么变化,于是赶紧过来探探张东健的口风。

    董部长进门后,东拉西扯的说了一些不打紧的废话后,跟张东健提及一中校长人选的问题。

    董部长尽量用一种轻松的口气说,眼看着驴车套好了鞍子,马上就要启程了,这跟在驴后头赶车的竟然被带走了,这事情闹的,真是太邪门了,依我看,一中搬迁的事情不得不先放一放了,没有一中校长的申请,这件事根本就上不了常委会讨论。

    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