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筹谋儿女婚事 王氏自讨没趣(第1/3页)  红楼之位极人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守中为了叫贾代善安心,不仅回信写的真情实感,这些日子更对贾珠关照有加。这些贾代善看在眼里,心里却对李守中此人仍然有所保留。

    历经了官场数十年风雨沉浮,凭自己能力承袭国公未降一等,贾代善自认还是会识人的。即使没有通过族人打听到一些李守中从前的所作所为,他也清楚,这个人,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可是,贾代善更清楚,贾珠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贾珠在国子监晕倒那一次,他极力劝阻王氏,打算息事宁人,并不仅仅是因为牛家势大,为了保护贾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为了保护贾珠。

    试想,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被人多说几句便又晕又病,别人最多被说是仗势欺人,而贾珠,一个病秧子的名号总是跑不了的,恐怕暗地里还要被说是气量狭窄。

    一个有着病秧子名头的人,一个被公认气量狭窄的人,能做成什么事?

    因此,若是一旦与牛家闹开了,弄得人尽皆知,最终沦为笑柄的不会是牛贲,只会是是贾珠。而贾珠身上从此更会烙上病秧子的烙印,哪里还有人敢重用,哪里还有前途可言,哪里还有心疼女儿的上等人家肯让女儿去冒一进门就守寡的风险?

    即便这样,通过这几次考试,贾珠身体不好的事也早就被大多数消息灵通的人家听说了,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家里更是没有不知道的。因此,除了仗着尚还在的荣国公的名头和手中关于李守中的把柄,来定下李家的大姑娘,贾珠没有别的门当户对的选择。

    其实若是可能,贾代善本想定下李守中与姜氏的女儿,这样才能获得李家和姜家真真正正的资源。可惜,一则李纨的两个妹妹一个八岁,一个六岁,年龄不配贾珠;二则李纨是长女,哪有越过长女求娶的道理;三则也是最重要的,恐怕李守中不会答应。

    因此贾代善清楚,定下李纨未必能使李守中言而有信。只是,能做的都已做了,即便贾珠终究不能飞黄腾达,贾代善也希望孙儿安安稳稳地罢了。

    至于李守中引以为耻的发妻红杏出墙的流言,贾代善自然会尽快处理,以免污了贾家未来珠大奶奶的名誉。但是关于李守中此人忘恩负义c贪慕虚荣c不顾发妻c不孝长兄的诸多证据,他会交给一个稳妥的人好好保存,有朝一日李守中若是不念翁婿之情,这些自然会派上用场。

    不管怎么说,贾珠和李家的亲事终究是定了下来。

    两家的亲事甫一传出,李守中的几个同僚知交对此多有疑惑。连李守中的老岳父也很是不解,劝他好好考虑。

    李守中只说是自己微末之时,荣国府念在同乡之情,曾暗中通过金陵的族人接济过自己,因此自己默默记着,一直想寻个机会还了这份人情。

    姜老大人听女婿这般说,便也不再多言,虽然心中纳闷贾代善什么时候是这样雪中送炭还不叫人知的大善人了。但毕竟李纨又不是自己亲外孙女,自己不好多管,左右女婿自有主张。若不是担心贾家将来拖累自己小女儿母子,姜老大人也不会多此一问。

    贾珠自休养了几日再回国子监后,日子便突然变得称心如意起来。李守中在国子监里对他多有回护,连牛贲等人也拿他无可奈何,只愤愤地骂他马屁精。

    见有了祭酒大人做靠山,贾珠自觉终于在国子监站稳,越发趾高气扬起来。

    贾珠心里对祖父给自己定下的这门亲事极为庆幸。他心想岳父大人生的仪表堂堂,自己未过门的妻子必不会差,以后有了李家和姜家做后盾,飞黄腾达必定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贾珠就乐地要笑出声来。

    但是贾珠的母亲王氏不这么想,她听闻公公给自己的珠儿定下的这门亲事,心中有些不满,她见过李守中的夫人,觉得穿戴排场有些寒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