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第1/3页)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是华夏影视业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间段内, 国人的娱乐需求呈现井喷式暴涨, 广甸给予这个行业的限制还没有后世那么多, 一时间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且经久不衰的好片子。

    安国平给秦振国找来不少录像带, 又帮他订了些专业性的电影类杂志, 这一堆庞大的资料库,让秦振国一头扎了进去。

    在老家大院养老的时候,两个老人刚经历过折磨没几年, 从牛棚里出来后,几乎就是孤寡老人了,只想着退休在家,闲时种花弹唱也是看尽繁华归于祥和。

    现在家里有了贴心的晚辈,两老的心情和想法都有了变化。过没多久,秦振国就接受了上影集团的聘请,时不时去译制片部和历史剧筹备处转悠了,也算是寻找到了一展所长c发挥余热的地方。

    顾毓铮和安致远, 也许是两人的表现好,一切按导演要求来,不吵不闹,一点没有其他孩子那么难搞。再加上外形气质上,站在一起还挺登对,于是,一连演了两次金童玉女后, 片子还没上映,上海的影视圈子里已经开始流传出有这么一对金童玉女专业户了。

    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只要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需要出镜的时候,不管戏份多寡,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他们两。好在现在拍的片子还不算多,需要用到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的更是少,最后找上门来的,也就没几个了。

    对于找上门来的,有安致远一起顾毓铮还要顾虑小同桌的想法,单独找她的,她的做法就是能推就推了。当然,偶尔觉得题材有意思,也会接上那么一两部。反正离升初中的考试时间还有一年,她已经在老师那里挂了号,这一年里,可以自己尽情安排了。

    最后一总结,就算是她推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竟然也演了好多个角色。

    相比顾毓铮,安致远的业务就更繁忙了。他对演戏的劲头可比顾毓铮高多了。他学习成绩好,安国平又随着他的兴趣来,接的戏就难免多了点,一开始几乎是赶着场地奔赴各剧组。

    与顾毓铮的主走文艺路线不同,安致远小同学还开辟出另一条道,他会武术啊,现在正是功夫片大热的时候,小打星什么的,更加难得。

    只是这样一来,难免就要和顾毓铮分开拍戏了,自己一个人出去拍了两次以后,小安同学不乐意了。剧组里就他一个孩子,好孤单啊,有点不想拍了怎么办?

    大人也觉得很麻烦。孩子拍戏,必须有一个亲人跟着,安爸安妈哪一个是有时间的人?于是,不知不觉的,他也收心了。

    就这么来来去去,时间很快又在指缝间溜走,两人等来了升学考试。

    考试什么的,对这两个人来说,那就是走个过场,对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有个交代就成,于是,很顺利的,在距离初次演戏一年后的9月,他们成功进入了初中部。

    初中部的实验班和小学不一样。小学是将跳了级后,程度在四c五c六年级段的孩子全放在一个班里,等学完了就直接参加当年的升初中考试。而初中教学才3年,学的内容又多,跳上一级差的也不过是复习的时间,所以,只有刚上的第一年才在实验班里,抓紧把初一初二的知识点学完,第二年就直接跳到初三和普通学生一起准备中考或是到时候直接申请去少年班。

    这个实验班相比普通班动辄60c70的人数还是一样的少,20多个人里,有生面孔,也有熟面孔。

    石娇娇和吴志宇不出意外,也在其中。排除他们故意等顾毓铮的因素,两人当初进小学部的实验班就是走了点小后门的,学习进度与其他同班同学比稍微差了一点。

    对于两人的家长来说,早一年毕业远不如多认识些优秀的同学建立自己的人脉更重要,当初会同意让他们进实验班也正是这个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