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难以实现的未来规划(第1/3页)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顾老太太是个地道的乡野泼妇,得亏出了顾爸这棵好笋,早早参军去了部队接受党的教育才没受到更多荼毒。

    说起来,耿霜泠家教好,忍功也高,一开始也是想要孝顺婆婆做个好儿媳的,可惜顾奶奶本性贪婪,且重男轻女,手段繁多让人不胜其扰。

    不在沉默中变态就在沉默中爆发。

    后来,正是在与这位老太太经年累月的斗智斗勇中,耿霜泠从一个听到脏话就脸红的软妹子,生生进化成了一个“能动手就不动口”的女汉子。

    从前世顾家两夫妻仅有的几次吵架中得知,当年两人结婚,顾奶奶非要父亲四处举债在乡下老家盖新房。

    全家都在府城生活的耿霜泠是想要拒绝的,她认为那房子根本没机会住,小两口经济紧张何必花这钱。但那时还一味侍母至孝的顾爸顾勇军松了口,耿家也就出了全套的新家具做了嫁妆。

    小两口领完证的第二天,顾勇军就起程回部队了,结果转身小姑姑一家就在奶奶的指示下搬进了那一晚都没睡过的新房。

    后来女儿出生,顾奶奶就更是折腾开了,先是怂恿两人再生个儿子,因为国家干部工人不能生二胎的理由失败后,又开始挑拨夫妻离婚。

    顾勇军平时经常听自己妈的,这事上倒坚持住了,打回电报就两字:不离!

    顾奶奶给气得倒仰,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跑到正在做月子的耿霜泠面前各种作,甚至到处散播谣言,指责耿霜泠住在娘家是因为要拿她老顾家的钱补贴娘家。

    80年代的城市人口不像后世那么多,闲话传得也快。

    耿家家风严谨,子弟人才济济,在当地算是小有名声,可惜架不住世人好嚼舌根的劣根性,一时间也听了不少风言风语。

    所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耿霜泠内心要强,那些道人是非者往往不会去管事情真假,她却不愿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那时候大家的房子都不宽裕,耿家人多,兄弟妯娌挤在一起本就不太方便,现在被闲言碎语传得心气不平,干脆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去外面找房子租住。

    这一住,就到了顾毓铮重生回到的1983年。

    这几年间顾奶奶隔三差五就带着小女儿和女婿来母女两住处搅事,临走还要搜刮点东西带走。耿霜泠一个文明人,实在对付不了三个不要脸皮的,好在她持家有道,又有娘家不时搭把手,倒是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前段时间因为之前的房东阿姨要收回房子给儿子做新房,没办法,现在还没有商品房可以买,谁家的房子都紧巴巴的,耿霜泠好容易在城东靠近郊区的地方找了一个小单间,这才刚搬过来。

    耿家大舅家的儿子有出息,大学生人头广,给家里搞了台彩色电视机,耿外婆想到孤零零带着外孙女在外生活的小女儿,就和大儿子商量着把原先那台黑白的旧电视给小女儿送去。

    耿霜泠原本是推辞不受的,后来与她关系最好的小哥耿征裕表示,家里兄弟都住一块,有一个电视机凑着看就够了,要是觉得过意不去,等妹夫转业回来,有的是机会回报娘家。因为这个说辞,她才收下。

    要不怎么说数码电子更新换代快呢,彩电在八十年代末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结婚必备品,而在六c七年前的现在,却连黑白电视机也不是随便谁都买得到的稀罕物件,这几天,新邻居们都爱过来串门蹭电视看,耿霜泠记着母亲的教诲,自然是热情招待,哪知才几天,顾奶奶就得到消息上门了。

    这么巧,还就给刚重生回来的顾毓铮撞上了。

    一张布帘子将床围在了角落,隔出来的空间被当做客厅,此时顾奶奶正带着一对青年男女对着耿霜泠大放厥词。

    她本是说谎惯了的,捏造起来根本不用打草稿。这天是星期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