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一章 圣人之茶道(第1/2页)  一叶黄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孔子被后世誉为圣人,他曾有过一段著名的理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轨迹,也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如果跟着孔子学茶道,可以从15岁开始,一直讲到70岁。应该说,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样看来,人的一生,是与茶相知相识相伴的。

    因此,圣人茶道就这样呈现出来:

    第一道:“志学茶”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可以说,“孔子茶道”从志于学开始,是后人学习孔子思想的第一道。孔子从15岁便立志学业,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甘”,这是第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能徒伤悲。

    第二道:“而立茶”

    孔子曰:“三十而立。”

    所以说,一个人不仅要立志“三十而立”,并且还要告诫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亦即学了诗书,懂得礼仪,才能立身言事。

    茶道是一种文化,请人品茗是一种礼仪,人到30岁成就事业并能以茶会友,广结贤达,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大家品尝过这道“而立茶”,便可深深感悟三十载人生时甘苦相间的滋味。

    第三道:“不惑茶”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这是说,光阴似箭,转眼十年,人不知不觉就到了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不会轻易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大家喝了这道茶后,既能明目,又可养心,就会对人生,对社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四道:“天命茶”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说人到五十,就该懂得世事发展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都是老天的安排。正如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家喝下这道茶,就可乐天知命,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机遇,心想事成。

    第五道:“耳顺茶”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

    孔子说人到六十,什么样的话都可以听得进,而且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清淡如水,不再追求虚名。这道茶喝下去,一定会使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耳顺茶”就像人生一样,四道过后,虽然已茶淡味薄,但却清韵犹存,余味无穷。眼前是一片云淡风轻。

    第六道:“不逾矩茶”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说,人到七十,无论怎么自由想象和随心所欲,都不会超越规矩。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深切感悟,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总结。如果大家都遵循他的治学思想,就会从孔夫子那里寻找到智慧。

    这就是“不逾矩”,既要讲究生命规律,也要认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虽然白发苍苍,可又要彬彬有礼、淡定从容,或许就是一个优雅老人最好的状态。

    这是农天一对孔圣人的茶道总结。

    这正是:“名人茶道,孔孟遗踪;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孔子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如山之沉静,故乐于山;智者如水之跳跃,故乐于水。

    饮茶也罢,茶道也罢,若体悟“仁智”之乐,便须有较高之学识和德行操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