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节(第1/5页)  汪曾祺小说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的事了。现在只是一片平地,有一点像一个校场。这就成了放风筝c踢毽子的好地方。小学生放了学,常到这里来踢皮球。把几个书包往两边一放,这就是球门。奔跑叫喊了一气,滚得一身都是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回家吃饭啰”于是提着书包,紧紧裤子,一窝蜂散去。

    这又是各种卖艺人作场的地方。耍猴的。猴能爬旗杆,还能串戏自己打开箱子盖,自己戴帽子,戴胡子。最好看的是猴子戴了“鬼脸”面具,穿一件红袄,帽子上还有两根野鸡毛,骑羊。老绵羊围着场子飞跑,颈项里挂了一串铜铃,哗棱棱棱地响。耍木头人戏的,老是那一出:王香打虎。王香的父亲上山砍柴,被老虎吃了。王香赶去,把老虎打死,从老虎的肚子里把父亲拉出来。父亲活了。父子两人抱在一起完了。王香知道父亲被老虎吃了,感情很激动。那表达的方式却颇为特别:把一个木头脑袋在“台”口的栏杆上磕碰,碰得笃笃地响,“嘴”里“呜丢丢,呜丢丢”地哭诉着。这大概是所谓“呼天抢地”吧。围看的大人和小孩也不知看了多少次王香打虎了王香已经打了八百年的老虎了,从宋朝算起,但当看到王香那样激烈地磕碰木头脑袋,还是会很有兴趣地哄笑起来。要把戏。当当当当当当当当铜锣声切住。“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钱的帮个钱场子,没钱的帮个人场子。”“小把戏玩几套”“玩三套”于是一个瘦骨伶什的孩子,脱光了上衣耍把戏多是冬天,两手握着一根小棍,把两臂从后面撅撅撅,直到有人“哗叉哗叉”投出铜钱,这才撅过来。一到要表演“大卸八块”了,有的妇女就急忙丢下几个钱,神色紧张地掉头走了。有时,腊月送灶以后,旷场上立起两根三丈长的杉篙,当中又横搭一根,人们就知道这是来了耍“大把戏”的,大年初一,要表演“三上吊”了。所谓“三上吊”,是把一个女孩的头发长发,原来梳着辫子,用烧酒打湿,在头顶心攥紧,系得实实的;头发挽扣,一根长绳,掏进发扣,用滑车拉上去,这女孩就吊在半空中了。下面的大人,把这女孩来回推晃,女孩子就在半空中悠动起来。除了做寒鸭凫水c童子拜观音等等动作外,还要做脱裤子c穿裤子的动作。这女孩子穿了八条裤子,在空中把七条裤子一条一条脱下,又一条一条穿上。这女孩子悠过来,悠过去,就是她那一把头发拴在绳子上

    到了有卖艺人作场,承志桥南的旷场周围就来了许多卖吃食的。卖烂藕的,卖煮荸荠的,卖牛肉高粱酒,卖回卤豆腐干,卖豆腐脑的,吆吆喝喝,异常热闹。还有卖梨膏糖的。梨膏糖是糖稀c白砂糖,加一点从药店里买来的梨膏熬制成的,有一点梨香。一块有半个火柴盒大,一分厚,一块一块在一方木板上摆列着。卖梨膏糖的总有个四脚交叉的架子,上铺木板,还装饰着一些绒球c干电池小灯泡。卖梨膏糖全凭唱。他有那么一个六角形的小手风琴。本地人不识手风琴,管那玩意叫“呜里哇”,因为这东西只能发出这样三个声音。卖梨膏糖的把木架支好,就拉起“呜里哇”唱起来:

    太阳出来一点呐红,

    秦琼卖马下山的东。

    秦琼卖了他的黄骠的马啊,

    五湖四海就访啦宾的朋

    呜里呜里哇,

    呜里呜里哇

    这些玩意,年复一年,都是那一套,大家不免有点看厌了,虽则到时还会哄然大笑,会神色紧张。终于有一天,来了王四海。

    有人跟卖梨膏糖的说:

    “嗨,卖梨膏糖的,你的嘴还真灵,你把王四海给唱来了”

    “我”

    “你不是唱五湖四海访宾朋吗王四海来啦”

    “王四海”

    卖梨膏糖的不知王四海是何许人。

    王四海一行人下了船,走在大街上,就引起城里人的注意。一共七个人。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