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勇气(2)(第2/4页)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定建功立业c名留青史的人。

    然而在那支队伍的后列,还走着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与前面那四位相比,此人着实不值一提,他家境贫寒c没有背景,考试成绩也一般,不是庶吉士,一般说来,这号人的最终命运也就是外派县官,或是在六部混个职位,苦熬资历直到退休。

    历史是喜欢开玩笑的,这个被所有人忽视的人却最终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伟人,当李春芳c殷士儋c王世贞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被历史的黄沙淹没,被无数人遗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记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张居正堪与比拟。

    杨继盛,即使再过五百年,这个名字仍将光耀史册。

    杨继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里很穷。

    杨继盛不但穷,还很苦,因为他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没闲着,给他找了个继母,更不幸的是,这位继母也不是省油的灯,缺少博爱精神,没把他当儿子,只让他做杂役。

    在苦难的童年中,杨继盛开始成长。

    童工杨继盛的主要工作是放牛,他没有父母的疼爱,也没有零花钱,犯了错还要挨打,然而杨继盛没有办法,日子只能这样一天天地过。

    突然有一天,他牵着牛回家的时候,对家里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想读书。”

    在没有希望工程的明代,这句话对于杨继盛的家人而言,大致是一个笑话。

    家里没有钱,即使有,也轮不到你。

    杨继盛的哥哥随即给了他一个轻蔑的答复:

    “你才多大年纪,读什么书?”

    “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吗?”一个倔强的声音这样回答。

    然而倔强不能解决问题,杨继盛还是不能去上学,但在他的坚持下,父母最终准许他去私塾旁听,但前提是必须干好本职工作(放牛)。

    于是每天放牛之后,杨继盛都会把牛系在学堂门前,然后站在窗外,或是躲到角落里,忍受着那些交过学费的学生鄙视的目光,认真地听着课。

    这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站了六年之后,杨继盛的热情终于感动了他的父母,于是他们把十三岁的儿子送进了私塾。在这里杨继盛努力学习,不负众望,先后考中了秀才和举人。

    可是举人杨继盛依然是个穷人,虽然不用再交赋税,但他不会钻营,生活依然窘迫,为了节省费用备考,他进入了有国家补贴的国子监。

    在这里,他遇见了那个和蔼的国子监校长(祭酒)徐阶。

    如以往一样,徐阶认真细致地慰问每个学生的情况,当然,也和以往一样,他并没有记住其中的大多数人。

    杨继盛就在被忽视的大多数人中,作为一名国子监的普通监生,他没有官僚的背景,也没有庶吉士的前途,自然也没有被徐阶牢记的理由。

    但徐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这个贫寒而不起眼的学生,将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他打开那道胜利之门。

    在明代,要想升官,是要考试的,但这一关实在太难,官僚子弟吃不了苦,只好另觅他途,而要继承父亲的世袭官位,必须等到老爹死掉或是退休,是不太靠谱的。

    所以国子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监生可以直接做官,虽然名额极少,但总比没有强。

    于是在官僚子弟汇集的国子监,杨继盛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异类,同学们奢侈享乐c挥霍无度,杨继盛却只能每日读书,按时就寝,因为他没有钱,只能靠监生那点可怜的补助。

    但杨继盛从未自惭形秽,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当权贵子弟为了那几个可怜的名额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杨继盛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