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第2/3页)  帝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爵,鱼跃龙门。

    端坐桌前,杨瓒一边磨墨,一边默念昨日读过的几篇诗文,很快平静下来。待翰林行过,发下试题,还好心情的勾了勾嘴角。

    此等表现,加上他的年轻,不期然引来一名主考官的留意。

    这名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四朝元老,历仕五十年,经土木堡之变,又曾以文官领兵平叛的吏部尚书马文升。

    六部之内,吏部为首。

    马文升虽未入阁,然以他的资历声望,刘健等人也不敢小看。

    年届七旬的马尚书眼清目明,弘治帝问及政事,每有发人深聩之语。因其立身持正,官任御史时不畏强权,惩奸罚恶,更被世人尊称为“弘治君子”。

    现如今,这名历经四朝,不晓得评鉴过多少一甲状元c二甲传胪的名臣,略过顾九和c谢丕等人,直接将目光定在杨瓒身上,苍老的面容闪过一丝讶然,单手抚过颌下长髯,不由得微微点头。

    发完试题,一名翰林侍讲回到殿前,见马文升面带笑意,遂开口问道:“今科多有良才,三鼎甲实难决出。不知马冢宰可有良才举荐天子?”

    马文升笑笑,并不理他。

    以马尚书的身份地位,翰林学士当前,爱理不理也是正常c

    侍讲讨了个没趣,知晓马文升不会漏出半点口风,只得退到一旁,专心监考,不再多言。

    记时的檀香烧去小段,殿前飘起一缕青烟,轻盈飘渺,牵连不断。

    考场中的贡士或蹙眉沉思,或奋笔疾书。周围只有笔端行在纸上的沙沙声,连风声都渐渐不闻。

    区别于春闱,作为殿试前的最后一次考核,复试考的也是策论。

    拿到题目,杨瓒心头微沉。

    开中法?

    搜寻杨小举人的记忆,此法是洪武年间颁布,目的是为解决边军少粮的问题,鼓励商人运粮到边塞,计量后换取盐引。

    后经永乐c洪熙c宣德等朝,法度变得松弛,勋贵朝官开始私占盐引,大肆压榨商人,谋取钱财。到成化年间,终无法续行,为朝廷废弃,转而令商人向户部纳粮,换取盐引。

    至弘治年,边疆商屯多已不存。

    现如今又提此法,还是在殿试之前,究竟是什么缘故?

    沉思半晌,杨瓒无法确定,这究竟是考核贡士,还是朝中的官员在角力。

    如果是前者,自可畅抒己言,发表意见。如果是后者答案越深刻,越振聋发聩,死得越快。

    既无法肯定,理当藏拙。

    小心无大错。

    在复试中出风头实无必要,老老实实做一片文章,行文间规规矩矩,定不会引来太多主意。

    状元榜眼探花,他都没有指望。二甲传胪也是幻想。既然这样,做个老实刻板的“小夫子”,应是当下最安全的选择。

    思定,杨瓒终于提笔。

    不知不觉间,记时的檀香烧去一半。

    有贡士已书就全文,正在向卷上誊抄。

    杨瓒加快速度,落下最后几行字,检查没有错漏,立即重新蘸墨,一笔一划写在卷上。

    考官自桌旁行过,见到杨瓒端正的台阁体,不禁点了点头。

    不提文章内容,单是这笔字,已足够赏心悦目。

    当今阁臣李大学士,担任主考的马尚书,对此都很是推崇。

    这名贡士面带稚气,尚不及弱冠,能不以巧进,不追逐风头,甘于安守本分,取以拙道,这份心性定力实在是难得。

    考官很是满意,顺带看几眼杨瓒的文章,见同样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没有半点出格,不禁失笑。

    在遍举英才c以敢言能言为佳的弘治朝,这样的“小夫子”当真是难得一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