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下(第1/3页)  重生打造完美之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年是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婉君现在也是小孩子,她表示自己也是很喜欢过年的。

    虽然说从家里到老君台这一路上也有不少跟家人一起来的小男孩时常会在路边放几个小炮炮吓吓人,但是看在今天是大年初一的份上也就原谅他们了。哼哼。

    要说老君台的人还真是多,婉君这会已经被抱在了李家兴的怀里了,来烧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阵势和后世的春运都有一比。

    李家兴怕自己的宝贝闺女被人给挤到,连自己媳妇抱着也都不放心。

    所以只好他自己来抱了。

    老君台是苦县的标示性的建筑物,从现在看起来已经算是规模不小的建筑群来和划分带来看的话,虽然和后世又扩建后有点差距,但也着实不小了。

    饶是这样,老君台的里里外外还是被人群给围住了遍。

    见状,婉君已经放弃了重生后第一次来老君台想要好好参拜一下,这个在重生前已经喝多了在他面前放肆一回的老君爷爷的想法。

    看这势头,家里几个壮丁能挤上去烧柱香就算是不错了。

    也罢,看着大伯牵着两哥哥,三叔和小叔在后面护着几个人往老君台上跑的时候,婉君和家人在下面笑弯了腰,这阵势,还真是给打仗似的。

    老君台,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c“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看着眼前虽然被人潮掩盖,但依然无法阻挡它独有的气势的老君台,婉君的脑中想起这段后世人们描写老君台的片段。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韩台上有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东西偏殿各一间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c“道德真源”c“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元帅,私奔吧!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c明道宫c文昌宫c八角亭c游龙堤坊c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c“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

    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c高宗李治c玄宗李隆基c真宗赵桓,以及家苏东坡c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伊冰抱着小闺女站在人潮比较少的地方站着,其他的家人都去一边看热闹去了,连李家兴也按捺不住,跑去找李家顺他们去了。

    这老君台到了初一烧香的时候还有人戏迷在这里唱戏,还有算卦的,看风水的,甚至连买小孩子玩具的,还有吃的都有,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庙会。

    当然了,烧香的时候要用的香火还有黄纸,自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