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4章 【新的战局】(第2/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装起义,隐匿了九年的太极旗又出现在朝鲜各地。

    3月3日清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畔,临江城外的边防第83号哨所。

    江面的雾气尚未完全消散,薄薄的轻雾随着江风缓缓流动c变化,让江东的河滩c山岭和日军据点在重达五十公斤的望远镜里如同覆盖了一层薄纱。军司令官赵白朗中将c特勤总队长杨虎少将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军事部长柳麟锡c军参谋长尹琦燮,以及第一师c第二师师长洪范图c金佐镇都在这个距离地面七米多高,又建在海拔300多米高地上的哨所里。

    经过改c扩编的朝鲜军拥有两个师和一个教导大队(兼军士学校)四万多人的规模。

    中国出兵参战欧战得胜,中国出兵干涉俄国,在军官兵心目中建立一种印象——天朝大国正在复兴!赵白朗中将得到几乎所有军官兵推举为司令官,江满之战血淋淋的教训和随后的大规模军事教育和训练,让军上下清楚的认识到,朝鲜人的有赖于强大的武力,强大的武力有赖于中国国防军的支持,而这支武力的作战指挥,无可置疑的需要擅长山地游击作战和具有较高威信的赵白朗中将。

    看了一阵,赵白朗离开炮兵望远镜,俯身地图桌查看用了三年时间观察c更新后的《日军中江郡江防地图》。军发起江满战役c撤出朝鲜之前,反攻回去的准备就已经着手在做了。

    “临江这一段江面曲折,江水流速缓慢,两岸多小冲积平原,尤其适合强渡作战。由此,日军和我军都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设防区域,看来,朝鲜国内局面变化并未影响到日军布防,两天来,此处日军没有任何异常调动迹象。各位,重回朝鲜的第一仗,我们需要给日军一个下马威,告诉小鬼子,军不仅会打游击战,还会打攻坚战!”

    尹琦燮向赵白朗靠近一步,让出位置,从中国国防军第二十二师调任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主任的郭松龄上校近前来,指点地图道:“日军的江防体系依然立足于日俄战争时期的经验。三道防线构成的两公里防御战术地幅纵深内,第一道防线是掩护c警戒阵地,由巡逻队c沙袋堆砌哨所和砖木结构碉楼组成,考虑到汛期水位,没有在第一道防线挖掘堑壕。如图所示,从江流转折处到下游一千五百米的宽度上,共有哨所六个,碉楼三座。这些都是显眼的目标,一炮一个,没有难度。可见日军并未切实掌握军的规模c装备和战力,尚且以对待游击作战部队的方式来布置其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应该看做日军故意放开江岸,引我进攻后,再从纵深组织兵力c火力加以反击,将我渡江部队消灭在对岸。”

    新来的作战参谋主任一语就道破日军布防的用心,让军众将见识到“欧战锻炼”的效力。打游击战,在场各位都有一些心得体会了,可以说在这个方面比郭上校强。可是打正面的攻坚战c强渡突破战,还非得郭松龄上校来计划c组织不可。

    第二师师长金佐镇是昔日大韩帝国武官学校(军校)毕业,军学素养比洪范图高出不少,加入军之后很快就担任联队长c师长。

    “郭上校已经看破日军用心,但是要挫败日军的布防企图,还需设法在快速渡江之后,尽快拿下日军第二道防线。”

    金佐镇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郭松龄看来虽非小菜一碟,却也简单的很。日军的布防与西线的堑壕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嘛!

    “日军第二防线是依托距离江东水线约八百米——一千两百米左右的浅丘地形,构筑的以浅丘为核心的孤立据点群,依次标注为1号到7号高地,共同组成对江边冲积平原和江岸土路的火力控制,并掩护通向中江郡城的土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7个高地以1号c3号c7号为核心,组成掎角之势,必定配备了直射火炮;2号c4号c5号c6号高地分别拱卫相邻高地,其中6号高地还直接掩护高地群的后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