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0章 【一丁点压力】(第1/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赤塔城建在大兴安山脉间的盆地中,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这里穿过山脉,在东面不远处分作两股,一股沿黑龙江北到伯力,一股从满洲里进入中国,而后从绥芬河穿出。在日俄战争中,赤塔的位置使之成为俄军补给线上的要点,构筑了一些防御工事。

    防御工事大多在赤塔盆地两侧的山头上,沿着铁路线走向分布,拱卫赤塔城的同时也屏障铁路线。

    恩琴的叛军只有三个旧俄远东常备军营,这种常备军营平时有六百多人,战时会扩编到一千两百人左右。恩琴上校使劲浑身解数,也未能使手里的三个营满员,不足三千人的兵力实在有限,只能集中守卫赤塔城内和铁路枢纽站,等候按照协议快速“增援”的日军第七师团之25联队赶到。

    只要日军一来,恩琴上校就可以扯出“成吉思汗国”的旗号了。

    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山中,东北方向距离铁路不过两公里,正北方向距离赤塔只有一点三公里的1477高地上有旧俄军的筑垒,此时成为李成义和裘三升的指挥部。

    对于猫捉老鼠的游戏,李成义和裘三升没有多少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在即将到来的日军身上。

    护送日军顺利的开到鄂木斯克,任务说起来简单,其实非常复杂。让出赤塔,日军动了;如果马上收复赤塔,日军肯定就会停下;如果等日军到达时赤塔依然在恩琴叛军手里,那日军就更有理由停止前进。因此,在日军到达前的一个小时内拿下赤塔,疏通铁路线,顺便把恩琴叛军向南驱赶,叛军在前面开路,第一师在后面追赶c两侧兜击,迫使恩琴按照北征军总司令部的意图“行军”,让恩琴叛军的袭扰打破蒙古高原上的奴隶制度,成为乌里雅苏台东北部地区社会改革的导火线。

    若非如此,徐树铮哪肯容许恩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闹叛乱?又哪会让骑兵第一师来此当杀鸡的牛刀呢?

    裘三升从观察口转身,揉着被白雪反光刺激得泪水直流的双眼,走到火炉边,说:“师长,我看可以给恩琴一点压力了。”

    李成义掏出怀表瞄了一眼,估摸着日军应该快出满洲里车站了,乃“嗯”了一声,向身边的参谋使个眼色。参谋跑步出门,不多时,周围的山谷间就响起一阵阵短促的军号声,军号接力把第一团出动的命令送到赤塔东北方向的山中。

    军号声同样传到赤塔城内,引起一阵骚动。

    木材商人扬岑与皮毛商人齐霍维奇闻声站住脚,看向东北方,除了鳞次栉比的房屋之外,他们啥也看不到,却能感觉出那些从身边跑过的叛军士兵们心中的惊慌。叛军们依然穿着帝俄的军服,只是在胸前的第三颗铜扣上挂了一根白色的布条。

    二人对视了一眼,都在无声的问对方——还去吗?

    叛军进攻赤塔,自治军撤出之后,为避免赤塔又一次遭到如去年那般的摧残,作为赤塔一万八千多市民推选出来的代表,二人替叛军筹措了不少粮秣,这些都是在配给制下的市民口粮。奇怪的是,赤塔这个铁路枢纽,外贝加尔湖地区的中心城市,居然没有多少粮食储备。

    此次奉召去市政府,也就是叛军指挥部,二人都知道恩琴上校会提出“交出粮食”的要求。

    事情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叛军坚守赤塔,自治军和中队要么是强攻,要么是长期围困,二者对市民代表来说,并没有多大差别。强攻,赤塔势必遭受战火摧残,不知多少无辜的人会在炮击和流弹之中丧命;围困,叛军首先就会抢夺市民的口粮,直到把城市里能够搜刮到的最后一粒粮食消耗之后,叛军也就土崩瓦解了。问题是——在叛军瓦解之前,没有粮食的市民能在寒冷的一月熬多久呢?

    一名少校军官带着两名士兵出现在二人面前,问:“齐霍维奇?”

    齐霍维奇欠身作礼。

    “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