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2章 【军队代表】(第1/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河南,项城。

    占地三十余亩的袁世凯陵园——袁林刚刚建成,就迎来国葬的最后一道仪式——百日忌。何向东站在腰系麻布条的段祺瑞背后,跟着司仪的唱和鞠躬,心中却道:“老袁啊,你能有今天的善终,还得感谢我啊。”

    何向东的出现,让袁世凯的后半生没有随着历史的惯性发展下去。1913年的战火被控制,没有蔓延开来;1914年的山东没有被日军控制;1915年也自然没有二十一条出现,更没有向已经“退居幕后”的袁世凯建议帝制什么的了。

    在普遍仇日的国民情绪中,袁世凯是一副“派”的形象,而日本也曾处心积虑的要推翻袁世凯政权,让中国陷入分裂之中。在民主舆论的眼里,不管袁世凯是主动还是被迫,却实实在在的从1913年解散国会的独裁袁世凯转变为1914年正式实行“责任内阁制”的民主袁世凯,舆论因此冠之以“审时度势c缔造共和;气度宏大c为国家干城”的评语。

    从1912年末到1916年夏,这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干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该看黎元洪的了。在理想的国家政治形态没有出现之前,何向东很乐意担当一个“躲在强人背后的真正强人”角色。

    “敬上吧。”鞠躬完毕,段祺瑞迈步之前轻声提醒了一句。

    何向东打开副官手中的锦盒,取出一副装饰着流苏的大元帅肩章,双手捧着,毕恭毕敬的放在香案上,立正,行军礼。大元帅肩章,就袁世凯生前的地位和他为中国陆军近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而言,是该得的。

    站到一旁,默默的看着内阁各部总长上前行礼,又看着各国驻华公使上前来,何向东用有些阴暗的心理猜度着朱尔典和林权助二人的心思。

    日本海军出兵护航了,英国和日本在暗地里达成了何种“出兵条件”?何向东没有得到任何渠道传来的情报,却用小脚指头都能猜出来——日军从德军手里占领的青岛,肯定会成为所谓的既成事实,被英国人大方的承认。承认就承认吧,到了某个时候,英国还得承认中国收回青岛c旅大甚至朝鲜宗主权的既成事实!

    游戏规则本来就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不过,英国在得到日本海军帮助的同时,也在处心积虑的削弱日本海军,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英国至今在暗中阻止法国向中国要求远征军帮助,目的是想在远东给日本陆军以压力,持续执行那个“以中国陆军发展牵制日本国力向陆军倾斜”的策略。同时,因为青岛的利益已经许给了日本人,如果中国出兵,势必要求在战后收回青岛,那么一来,英国就会左右为难了。

    英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资源,英国要把对德国的战争持续的打下去,依靠的就是源源补给的资源。德国的潜艇战在1916年的上半年里,把从美国运到英国的钢铁c粮食的百分之五十九送入海底,英国政府甚至开始担心本土会发生饥荒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对日本海军舰队的需求肯定比对中国陆军远征军需求大得多。

    看到朱尔典带着很真诚的神情对着汉白玉的墓碑鞠躬,何向东很努力的摁下发笑的冲动。朋友?外交官和政治家会成为朋友吗?不会,他们的朋友只有一个——利益。

    再看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也是一副很真诚哀悼的神情。他在哀悼谁?是日本政府一直以来视为大敌的袁世凯吗?恐怕是哀悼前任大隈重信内阁“分裂支那战略彻底破产”吧!说起来,何向东还得感谢日本前任内阁的“分裂中国战略”,没有这个战略,何向东起家时就少了二十万日圆的军火,少了在湖北化学工业起步时的部分资金今天的林权助担负着“非常重要时期”的对华政策转变任务,以确保日本能够顺利的利用中国资源,赚取更多的欧战红利。

    不好办呐,林权助公使,本人会随时随地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