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1章 【金昌焕变节】(第1/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欧洲打得热火朝天,鸭绿江畔却是乍暖还寒,长白山积雪化冻的时候,山风比之寒冬腊月时还要刺骨三分。

    江右岸(西岸)高地上筑有原木结构的哨楼,楼高一丈三,木板盖顶敷设泥土,时日长久又逢冬去春来,盖顶上绿色褐色夹杂的苔藓中萌发出嫩黄的草芽。这座临江边境线最大的哨楼上,赵白朗身着国防军冬季作训服蹲在重达五十三公斤的十倍观察镜后,缓缓摇动金属手柄转移观察视野,把对岸的情况尽收眼底。

    从图们江口到鸭绿江口,即便是在两江发源的长白山区,日军沿线警戒很严,在这一段较为平坦的江边,不时出现日军骑马巡逻队和徒步巡逻队,夏季水线处正有日军督促朝鲜劳力忙着钉木桩,在木桩间张挂铁丝网,好几处似乎还挂了铃铛。

    特勤队员们随意进出边境线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喽!

    整整一个冬天,特勤大队在千里边境线上来回了不下百次,接回失散的军c逃亡中国的朝鲜百姓和一些流亡政府指名的重要人物,除了一次发生交火后顺利撤退之外,就没出过岔子。

    赵白朗的操纵观察镜看向对岸纵深大约两公里处的小山头,消息树在说:今晚请派人接引,切!切!

    会是谁呢?居然把四棵消息树全给放倒了?年前接引申根植过来,也不过放倒三棵树。那个叫申根植的家伙如今该到了上海法国租界,当上大韩民国流亡临时政府的什么部长了吧?

    疑问不会从望远镜里得到答案,看了一会儿,少将让位给观察员,人家才是正主子,在战位上有正经事要做。拿战术眼光来看,这一带江水流速缓慢c东岸地形较为平坦,高地都在东岸纵深最少千米处,是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最适合大兵团强渡的地带。边防哨楼的任务不仅仅是“边防”,还要在整个白天换班观察c监视对岸的一举一动并作详细记录。隔了一夜再看,如果某处翻出了一片新土,某处突然多了一棵小树,甚至某处不合理的出现一个什么物事,都要记录c分析c上报,更别说摸出鬼子巡逻队的时间c路线规律这种最简单的事儿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兴许中国国防军永远不会从这里强渡鸭绿江,哨楼上的官兵们依然要坚持这项工作,这就是国防。

    接应的工作由特勤大队负责,杨虎上校率特勤大队主力离开了,留下的陈楚云中队足以胜任此事。第二联队于腊月间从茂山撤回延吉的龙井之后,部队作了重要调整,取消“日式番号和建制”,称为中国国防军东满警备旅,得到人员补充,编制为两个团六千人。

    部队还在整训,抽调了四十七人到上海与另一批从朝鲜来的人一起去遥远的昆明,学习山地步兵战术,最早也要等到1918年才能学成归队,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将以东满警备旅和朝鲜境内的“军游击队”双重身份,最少等到1918年才会有大动作。

    当然,如果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数量突然减少了,军还是愿意再去闹上一回的。赵白朗不指望长谷川好道大将会犯傻,也就不指望在1918年之前“弄出点什么事儿来”。看看,现在是1916年初,到1918年,他奶奶的,这两年赵某人除了派出小股游击队之外,还能做点啥稍微大那么一丁点儿的事情呢?

    第十五师里在风传一个消息——第十五师要“生娃”,据说番号都落实了,边防军第六师。边防军名不副实,并非与这国境线上巡逻的奉天省暂编师部队一样,就是“边防军”,而是参战军,是远征军。这个,赵白朗少将是知情的,他领受的朝鲜任务,就是从一个方面为远征军创造最佳的“远征契机”。

    离开哨楼的赵白朗少将隐隐有种感觉,总觉着远征军走了,军在朝鲜的活动就还应该扩大,以牵制更多的日军在朝鲜,让日本人无法集中力量对付“精锐抽走后的”中国。

    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