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大总统掰手指】(第1/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自辛亥以来,中队就分为北洋系c国民党系c地方系和地方系中实力强劲c地位特殊的第九师系统。

    军队以军官为核心,北洋军军官来源初为留日士官和北洋武备,辛亥革命中,留日士官大多倾向革命,如吴禄贞c蓝天蔚c张绍曾“后陆士三杰”。故而,袁世凯对留日士官多有戒心,各部队长多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老人”,留日士官生如蒋方震曾出任保定军校校长c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c陈宧任参谋本部次长等等,看似信任,却皆不能领率部队。

    南方国民党系军队中多有留日士官,却又多“水土不服”c加之人数不足以充实部队各级,并不能与各地讲武堂出身军官竞争。国民党被宣布为非法而解散后,部队大多被打散c解散c缩编,成建制的实力只剩下长江巡阅使署下辖的赣军第一师c川军第五师和在福建的许崇智混成旅。

    地方军队中的军官多半来源于讲武堂,滇黔军以云南讲武堂毕业生为主;川军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为主;浙军以浙江陆军讲武堂毕业生为主。。如此等等。

    1914年底,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武昌第二陆军军官学校的第一c第二期毕业生,大多还是下级军官。相对数量庞大的地方讲武堂毕业生,力量单薄,比之已经占据高位的北洋武备生和一部分留日士官,地位低下,暂时不能在军队中发挥决定性的c或者骨干的作用。

    当全国舆论在“开发是否卖国”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时,留日士官“前三杰”蒋方震c蔡锷c张孝准联名撰写《国防要略》并分期刊载在《大汉报》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

    前三杰联手了!

    蔡锷一直在南方,因为老师梁启超的影响,逐步成为在政治上追求稳健改良的“进步系军人”,但是蔡锷又提倡军队国家化,要求军人不党不群,故而,他本人并非进步党员。在参与发动重九起义后,蔡锷成为地方实力派,又在奉调入京后,被袁世凯有意无意的当做针对段祺瑞的棋子。

    蒋方震一度被袁世凯重用为“分解大将军权c培养新军军官”的骨干,在段祺瑞主掌的军学体系之外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体现出袁世凯依靠蒋方震培养新北洋系掣肘旧北洋大将的决心。但是,段祺瑞绝非善男信女,看出老头子的用心后就阴为抵制保定军校,导致保定军校开办军费紧张,蒋方震争取不成而愤然在全校师生面前开枪自杀。段祺瑞则趁势让曲同丰接任军校校长,挫败了老头子的“夺军学大权,培植新北洋系”的企图。

    张孝准走的道路与前二人完全不同,他是纯粹的革命党,一直追随孙中山c黄兴闹革命。又因湖南同乡和军事筹备c指挥的关系而与黄兴走得很近,也因此走进第九师系统的核心层,出任长江巡阅使署参谋长。

    三人,几乎就代表了留日士官生归国后所走的道路。三人联名发表的《国防要略》,在呼吁军队国家化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留日士官生团结起来,摒除地方c派系之成见,共同为中国国防事业效力!

    因此,当文章传播全国各地时,那些被北洋系c讲武堂系排挤c失意,又或因二次革命失败而受牵连去职的士官生们纷纷响应,以湖北黄陂籍蓝天蔚为代表的一大批士官生纷纷前往湖北武昌。

    军队国家化,针对的是谁?

    看似全部的地方军系,实则不然!地方军换一个中央番号,那就是中央军,如第九师c第十一师c第十五师。军队国家化的要点是“军人纯粹主义”c整编陆军二十个标准师和分划七大军区,关键则是看北京城里主事的是谁?

    还没看明白?那么,你就等着慢慢看吧!

    徐世昌突然辞职而去,杨度对蔡锷的最后争取失败,士官三杰掀起的军队国家化呼声袁世凯觉得,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