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节(第2/5页)  官场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大坤上任后,第一着棋就是把朱克俭的八大金刚全部从实权岗位上换下来,用了自己的人。就有人跑到关隐达这里告状,说李大坤打击报复。关隐达表示很重视这事,亲自参加了公安局局党委会议,在会上反复强调了团结问题,还不点名批评了李大坤。

    李大坤像是心领神会,很委婉地检讨了一下。

    县政府要换届了,传闻多了起来。说周书记要调地区行署当副专员,向县长接书记,王副县长当县长。这是传得最多的,当然也还有别的说法。

    关隐达感觉不到自己的政治命运会有什么变化,心态很平静。对传到他耳中的各种说法,他也没什么反应。他现在只图到哪里都有人听他的,工作起来指挥自如就行了。

    各种传言流行一阵之后,周书记倒真的是调走了。不过不是当副专员,只是去任地建委主任。临走前,他同关隐达长谈过一次,很有情绪,全然不是平时那种书记姿态。他说,自己在这样一个落后县干了差不多两任书记,到头来得到这个待遇。在好县干容易出成绩,你不让我去干呀我周运先比你谁本事硬是差那么远

    关隐达只好说一些安慰的话。他没有让周运先引出自己的情绪来。心想宣泄一下情绪,最多只能图个一时痛快,对改变自己境遇没有任何帮助,倒不如保持平和好些。

    在周书记变动的同时,向县长被任命为县委书记,王副县长任代县长。这样,黎南县新一届县委c政府的领导格局算是定了下来。只等人大会上给政府班子履行个法律程序了。

    没想到,选举的时候出了意外。正是开人大会的前几天,建设中的城北大桥出了事故,刚浇好的一个桥墩出现了塌陷。正好碰上选举的敏感时期,各种说法都出来了。有人说王永坦同陈天王是把兄弟,不知受了他多少好处。不然,会把这么大的工程给一个村办建筑队去承建陈天王只是没人去搞他,要是有人去搞他,县里只怕要倒一批人。手中有权的局以上干部同他没有牵扯的只怕找不出几个人来。这种种议论关隐达也早听说过,但他知道这种事情,不到人倒霉的时候,社会上就是再怎么议论都是枉然。

    可这一回似乎不是一般性议论了。城北大桥的建设资金有一部分是从干部和群众手中摊派的。本来集资时就已经闹得意见纷纷,现在出了这种事情,更是群情激愤。群众才不管你刘先生投了多少,省里和县里投了多少,他们只知自己的钱丢进水里泡儿都不冒一个。县委预料会有麻烦,就专门安排王永坦在反会议上亮相,作了一次重要讲话。县有线电视台在黎南新闻时间专题播出王永坦讲话的实况。王永坦平时讲话像是底气不足,可上台作报告的水平还真不错。谈到问题,他显得很气愤,好像高血压都要发作了。可有人一看就反感,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停播,说看不惯这装腔作势的样子。

    向书记看到情况严峻,就专门召集几个常委研究这事。向书记强调,首先是常委一班人要统一思想,维护地委的意图。群众不明真相,只要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和解释工作,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关键还是领导。

    关隐达听了这话,意识到这话别有意味。大家都知道他同王永坦是面和心不和,一定有人以为他在背后做了反面工作。他问心无愧,但一解释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讨论时,管党群的副书记刘志善提出,为了慎重一点,是不是向地委汇报一下,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必要时请求地委出面做工作,免得出乱子。

    关隐达明白刘志善的用意。前一段,地委为黎南的班子费了些周折,左定右定,就是定不下来。所以地委领导的各种设想,加上有些人的臆测,就成了小道消息在下面飞快地流传。过几天又是一种说法。今天是这个要当县长,明天那个要当县长。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刘志善出任县长。关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