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蠢蠢欲动(第2/4页)  帮扶苏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在这个时代,人的国家之念,似乎还比较淡薄。毕竟大家原本都是从周国分裂出来的,往上细数,说不定几年前还是一家人。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那些谋臣智士们。他们了满身的能耐,最期望的是能够找到一位明主辅佐,至于是哪个国家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往往经常出现这个国家的人在那个国家做官,而且很得皇帝信任,位一时的情况。

    比如现在大秦的丞相李斯,他原本也不是秦国人,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秦国做官,然而现在,却已经是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统领群臣。

    但是张良跟这些人却不同。他同样是个谋臣,被称为谋圣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怀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韩国的积弊,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就算不被秦灭掉,也可能被别人灭掉。

    就像同样身为韩国人,甚至还是王的韩非,在韩国灭亡之后其实也是打算效力于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终才会被下狱处死。

    毕竟在韩国灭亡之后,所有人都是秦国的民了。只要张良愿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愿意做官,也可以隐居乡野,著书立说,悠然一世。

    但他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刺秦,反秦,为韩国复仇。

    这是一种近乎迂腐的执念,但是荷华个人却更加欣赏,乃至偏爱这种执念。在“爱国”这两个字面前,别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上辈张良命好,正赶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时候,然后顺利的辅佐他的恩主刘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彻底推翻秦朝,为韩国报仇了。

    但是这辈,荷华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她又觉得,张良满身才华,一腔抱负,如果就这么抹去了,过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帮扶苏把这个人纳入麾下的。奈何张良这样的态,却是有些油盐不进,让他无从下手。

    不过荷华还是不打算放弃,她继续耐心的劝说,“以张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于秦,恐怕也很难存续,迟早都会走上这条的。何况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之道,无法反抗。既然老天让大秦一统中国,自有其道理,若是张先生你能放下成见,便会知道,统,一字,结束分裂内乱,才能让天下大治,姓安居乐业。”

    要让张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韩国灭亡的责任推给别人。“自然之道”就这么背了黑锅。

    张良闻言,神情一怔。他低声念叨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陷入沉思,连周围有其他人都顾不得了。

    荷华心中得意,这可是《国演义》中的经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结出来的大智慧,也难怪张良这样聪慧的人,听了之后,立刻陷入纠结之中。也许等他想清楚之后,扶苏身边就能够多一个谋士了。

    话说詹事已经由吴选担任,是因为他跟在扶苏身边的时间最长。不过还有一个詹事的副手,詹事丞的职位空着呢。

    刚才荷华说的这一番话没有避着人,这里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

    扶苏微微挑眉,看向荷华,“你对他这样看好?”

    荷华眨了眨眼,总觉得扶苏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细细解释道,“张良的能耐公应该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为公所用,不知要节省多少心力。再说现在公身边的人,毕竟还是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项羽也道,“虽然不知荷华姑娘为何如此看重这张良,不过殿下身边的人,的确不多。”

    目前已经被荷华挑出来的那些人,除了萧何之外,没有一个是留在扶苏身边的。都被他打发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经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