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痿国出兵入侵米国(第2/3页)  风起西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欧洲大陆,八月二十五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 。德国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阴国的主要城市狂轰滥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阴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减轻了阴国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压力,阴国利用这一时机,很快扭转了战局。但轰炸也对阴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阴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九月七日到十一月三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动用了2000架左右飞机,飞行4。6万多架次,投掷了6万吨炸弹,给阴国造成重大损失。首都伦敦破坏严重,形势严峻。阴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抵抗。仅拥有1000余架飞机的皇家空军充分利用本土上空作战的优势,使用刚刚发明的雷达早期预警,以915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飞行员6000名,并对德国进行了有限还击。

    德军无法实现战役目的,同时希特勒的注意力也转向东方准备进攻苏联,因而“海狮计划”的实施无限期推迟。十月初,德国空军转入夜袭,不列颠空战接近尾声。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九月十七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苏联。

    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一九四二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阴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莱曼战役。这次战役以阴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德国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一九四零年七月,意大利乘阴发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阴军。一九四一年一月,阴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二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一九四二年七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c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一九四一年八月九日,罗斯福c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的阿金夏港举行会谈,最后于八月十三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十四日正式公布,史称《大西洋宪章》。声明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声明称英c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两国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的保证。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两国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一九四二年五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而后,德军攻入市区与苏军展开巷战,苏联红军展开反击,最终合围全歼德国部队。轴心国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一九四二年十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阴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