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为父,他尽量在弟弟面前充当小大人,尽己所能为兄弟二人筹钱。他也在一次次的求助过程中锻炼c成长起来。这些只是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
通过这种由盛而衰c幼年成孤c四处借钱度日的不凡经历,和珅锻炼出了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他逐渐变得坚韧而又深藏不露c老成持重起来。就像一林破土而出的嫩芽,在经历了凄风惨雨的洗礼之后,终于茁壮成长起来,散发出无限的生机。
和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人曾为此争论不休。但是,他在幼年时期所遭受的磨难,对他能够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世所公认的。
和珅生命中的不幸绝非他所愿望,也并非他成功的必经之路。凭和珅的聪明才智和机敏好学,成功是必然的。他的不幸经历只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他自我砥砺c锻炼的进程。先秦的孟子曾说过:人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才“动心忍性c增益其所不能”,使其达到成功的彼岸。
八旗子弟独翘楚
和珅是在自己家中的私塾里开始自己的启蒙教育的。刚开始,和珅与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和琳一起,专门请私塾先生启蒙,只是教授一些诸如《百家姓》c《三字经》c《千字文》之类的入门读物。当然也零星接触了一些“四书五经”的知识,但并没有系统c规范地学习。和珅10岁时,与弟弟和琳先后被选入了咸安宫官学读书,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咸安宫官学坐落在皇宫西华门内(此地在康熙年间,曾经拘禁过皇太子胤礽),与武英殿相邻。这里明代为后妃居所,天启皇帝的乳母c曾与大太监魏忠贤狼狈为奸的客氏就居住于此。清兵入关后曾一度闲置不用。雍正即位后,为加强对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思想教育和控制,巩固皇权,便决定利用此地设置一所学校,以弥补“景山官学生功课未专(位于神武门外北山门两侧)”,同时便于自己直接督促和控制。
这所学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官学。它创办于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雍正帝亲自提议由内务府负责创办。命令“于内务府佐领管辖下的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秀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着住居咸安宫教习。”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内务府遵旨在景山官学生,以及内务府佐领管辖下闲散幼童中,视其俊秀可以造就者,选了90余名学生就学。
咸安宫官学由内务府一人为总管,负责督促检查。除各科教习外,设笔帖式一人,负责文书工作。起初学生不在学校住宿,晨入暮散,提供午餐。除学习所用笔墨纸砚c弓箭马匹等由官府提供外,每一学生每日补助伙食菜银五钱c米一升,每月发银二两为零花钱。
咸安宫官学分为汉书十二房c清书三房,各设教师一人,教授骑射和满语的教师三人。该校所设课程,主要有满c汉c蒙古语文以及经史等文化课。此外,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习骑射和习用火器等军事课程。咸安宫官学的学制一般为五年;期满考核,一二等给七八等笔帖式,赏缎匹c笔墨等,余者年幼留校绞续学习,年长者退回本旗。此外还可以参加三年一次的乡c会试。由于宗室和八旗子弟参加的乡c会试单独举行,录取比例高,因而,只要进入咸安宫官竽,就已经半只脚跨入仕途,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快车道。
这样看来,这所学校一开始的目的就主要是为培养内务府人员的优秀子弟上学而专门设立的。及至乾隆年间,学校的性质有所改变,它除了继续供内务府官员的优秀子弟就读外,生源已经主要是大量八旗官员的优秀子弟。
嘉庆c道光时期,做过云贵总督和翰林院编修的吴振在其所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