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锦绣篇]
第262节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冲锋
祢云会只知道眼前这郎君是与自己主人交好的世家子弟,虽然董真一腔热血地去营救杨阿若,祢云会也听令相从,但他们本身所见的贵人不少,所以开始并不以为意。且他认为只要到了战场,那修罗地狱般的惨象,必定会让董真吓得魂飞魄散,而且已方只有百人,营救的力量也不强大,想必只会走走过场,到时自己等人只要护得他周全返回洛阳即可。
只是一路行来,发现董真并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当真如急星火般地赶赴酒泉,且还能忍受颠沛之苦,已有些刮目相看。
只是没有想到董真只是一瞬间的失神后,便果断下令安排事宜,且看上去似乎已完全冷静下来,眉宇间的凝重坚毅之意,已有了几分大将之风。
祢云会虽然也是世族出身,但祢氏到他时已经衰落,故此他与别的郎官不同,是历经战阵的,当初也曾随曹操征过乌桓,行事慎重而又不失锐气。所以何晏才将他列入自己的亲信之中,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郎官。
此时宛若重履昔日战场,胸中油然升起一股豪迈之情,再不迟疑,朗声应道:“喏!”
杨娥却吃了一惊,问道:“那八十人疑兵之计,固然是好。然董君你留下二十人,却欲何为?”
董真不答,却见祢云会已集合好兵卒,遂高声道:“我等千里来奔,所为何事?”
众兵卒互视一眼,面露讶色,但仍呼道:“救人于厄,侠客之行!”
这是出发前董真对他们说过的出发目的。她无意去隐瞒,索性将眼下酒泉形势坦然告之,并说明了自己前来营救杨阿若的原因,是他曾对自己施以援手,有知已之义。至于她自己是如何救过杨娥却略过不提。
汉时极重信诺恩义,杨阿若既是救过董真的命,那么董真此时前来回报,才是大丈夫行径。何晏身为董真好友,为全其大义,慷慨借出自己的私兵,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些兵卒包括祢云会在内,也只是知道“救人于厄,侠义之行”这两句口号而已,对其体会却并不怎样深刻。
董真在马背上立直背脊,又大声道:“眼下贼势嚣张,残害百姓,悍然剌杀郡守,朝廷又无援军来助,唯有杨阿若只身逃出,泣血四告,但求为郡守复仇,使百姓免于大劫,是谓仁也。黄贼深惧阿若之勇,曾送金珠十箱为贿,阿若仍不为所动,是为义也!求助武威不成,变卖家产,舍家为国,是为忠也!自募兵卒,前来平乱,是为勇也!试问,一个无爵无秩的游侠儿尚能如此,我等深受国恩的世族子弟,难道就要袖手旁观?圣贤之道何在?侠义之心何存?”
众兵卒先前只知杨阿若与黄昂交恶,但董真却从杨娥处得知黄昂昔日曾暗贿杨阿若,此时便慨然讲了出来,众兵卒大为惊讶,那杨阿若原本颇负勇名,但一个游侠儿争强斗狠只是本色,为了郡守百姓拒绝豪强拉拢,连十箱金珠都不要,却甘愿亡命江湖,变卖家产募兵复仇,的确是常人所不能为。
遂高声呼道:“救人于厄,侠义之行!”同样是这八个字,却多了激昂奋进之意。
杨娥抬起头来,凝视着近在咫尺的董真。
她心中的震惊钦敬之情,恐怕比那些兵卒更为强烈。
汉时有两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游侠儿自负勇力,纵横乡里,其实与豪强的性质是颇为相似的。而且游侠儿要么多为豪强所豢养,要么犯下重案时也多为豪强所庇护秘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在这种情况下,杨阿若的行径便显得十分特别。
其实主要原因,是杨阿若与已经蒙难的前酒泉太守颇有私谊,后者却为黄昂所杀,杨阿若起初完全是出于为友报仇的目的,才四处奔走,想要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