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小赚了一笔(第2/3页)  湛河湛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年充分发挥出他在会场上演讲的那副气势,简单明了的说明了情况,还特意强调说,存货并不多的。这批卖完马上涨价,那可要多掏一半的钱了。     老太太又看看小孟,还是感觉刘青年太小,有点不像是个上班的,倒是小孟似乎真在科汇公司见过。“你们都是科汇公司的?”     小孟脸更红了,扭捏着不知道咋回答。刘青年走到车子一侧,指着上面“科汇商场”几个红字,“是啊。——您看看,这还印着字呢!”老太太转过来看了,这才放心地说,“确实是便宜。我称一斤吧。”     小孟赶紧颤抖着手,称好了,装进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里第一单生意总算成交了。     两人都如释负重地出长一口气。接下来,又断断续来人买,多数是半斤一斤的。到中午一点多,刘青年的账本上记下,共卖出汤圆9斤,饺子6斤。每斤赚2毛。一共赚3块不够俩人吃两碗米线。     附近摊位的都陆续骑车回家了,街上很快已经没几个人。两个人也收拾东西。小孟想回自己住的地方去,做点吃的,顺便休息会儿。刘青年和他约好下午3点,在商场门口集合,自己也骑着三轮来到门卫室。     老杜头儿热情地招呼,“咋样?”     “还行吧!”刘青年应着。     他感觉第一次出摊没有白板,也算可以了。但下午是否该换个地方了?感觉步行街人流量是可以,可买的人好像不很多一边琢磨,一边坐在老杜头儿的椅子上烤火。身子一暖,困意上来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三点,小孟按时来到商场门口,老杜头儿也叫醒了刘青年。两人骑上三轮奔向文化宫。因为中午时,刘青年回忆了下,好像买他们东西的顾客上年纪的多些,就想到文化宫老年人多,不妨试试去。小孟二话不说,骑上车带着刘青年就走。     天这时放晴了。气温明显暖和了许多。文化宫还真有不少的老头老太太,一群一伙地聚在太阳地里聊东聊西。     两人很快摆开架势。小孟受到刘青年的鼓舞,也能张嘴吆喝了,甚至还追着一位问过价的老大爷直到人群里,恨不得抓一把汤圆直接装人家兜里!     但效果并不理想。五点多,天快黑了,才有几个回家去的老太太带了点,总共卖了六斤。看人都走光了,气温也降了下来。两人赶紧收拾东西回到商场仓库。结算完,交了账,俩人也分了今天的提成,每人2块2毛,算是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等到10点多,看街上人多起来,两人才又来到了步行街。到1:00收摊。下午他们改成去了市中心医院的门口。效果比文化宫好点。一天下来,总共卖了28斤,每人分了2块8毛。     小孟倒是挺满意的。这跟他卖破烂收入也差不多,但要轻松点。刘青年有点犯嘀咕。按这种速度,库里那几百公斤的货要卖三个月。——这可不行,自己总不能一直干这个吧。这两天的练摊,虽然效果也说得过去,可他总觉得缺少了啥     第三天,刚上班刘青年就去见了彭经理。汇报了这两天情况,然后他谈了谈自己下步的打算。彭经理很支持。当天上午,两人直到中午时才进了一个小区。在大门口,刘青年拉出来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平价甩卖,科汇商场年货清仓!两人又穿上印有科汇公司字样的白大褂,像模像样地开张。     效果竟然奇好!     在这之前,还很少有大商家直接在小区里设置销售点的。大店名声在那儿挂着,质量肯定保证。价格又这么低,尤其两个卖东西的小伙态度蛮好,喜滋滋地问啥说啥,还总把秤放的高高的     下午四点多,两人车上的货已卖光了。水饺c汤圆各两袋。这中间利用中午人少时还补了一次货。两人是真的开心。算算账,一天净赚40元!小孟吓了一跳,这收入快赶上比他平日半个月了     刘青年却说,其实应该还能卖的更多。因为称重装袋耽搁了不少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