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三六 广而告之(第3/3页)  七海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张世华伏击了齐尔格,松江府内再无一支兵马可威胁拓林镇,张世华便开始在拓林镇内外大规模的布防,他在水道之中大量埋设暗桩和锁链,掘开堤坝灌水稻田,把拓林镇周边变成一片沼泽地,只有三条水道和两条陆路可以交通,而在伏击战后五日,来自北洋战区的第一个波援军赶到,却是义从军谢迁部,谢迁从济州岛而来,带来精锐步卒一千五百人,另有足以武装两千人的各式武器,与张世华一起驻守拓林镇。     松江府海防参将张世华起兵拓林镇,伏杀满清海巡道一人,官吏十二人,满洲副都统齐尔格及以下官兵三百余,江西副总兵及以下八百六十人,震惊中外,但更让满清全国震惊的是张世华发布的《告沿海百姓书》,在这份公告书中,张世华披露了满清朝廷将在沿海地带进行的迁界禁海之政策。     “自古帝王致治得一土而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而封疆而复割弃之,东南膏腴田园之地及所产鱼盐之利为财富之罪,可资中国之润,满人起于边墙之外,不懂海贸鱼盐之利,且其怯于海战,便弃沿海五省千万百姓之生路,以全其苟安内地,千万人身家性命,不值满洲一族,是以,满清非天下之主,亦不得天下之心,迁界禁海,三千年来从未有之,民者失其弟,绅者丢其祖,生路全无,祖宗受扰,因之,世华起兵拓林,抗满清迁界之策,得海外合众之国相助,当奋战到底!     余本为清廷之臣,本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设兵以卫海疆本为世华之责任,但迁界禁海成行,清廷立界而绝民,使之屠杀百姓为全其迁界之策,余以为,卫戍海疆可,屠民禁海万不可,想五省沿海卫戍之兵将,牧民之官吏无不与世华一般心思,此间迁界禁海之暴政,正乃我大汉官民百姓起义之良机。”     与张世华的公告书一起发往沿海各省的还有合众国的各类报纸,上面历数了满清迁界禁海之暴行,地域不同,报纸内容也是不同,发往山东之报纸,上书:八闽迁界,百万绅民死伤,前为闽浙,今为齐鲁,望百姓绅民守望相助,力保祖宗家产,死守田宅妻小,闽浙前车之鉴,齐鲁当有备无患。     闽地迁界,勒期只三日,远者未及获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清军骑兵即至,一时踉跄,士绅尽弃祖宅祠堂,贫民抛弃妻儿襁褓,只携斗米现银,望门依栖。稍后,三日之期方至,满兵驰射,火箭焚烧庐舍祠堂,绅民百姓鸟兽散,火累月不熄。     漳州百姓恋土不去,逃往深山藏匿,满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计诱曰检阅,报大府即许复业,百姓信以为然,施琅勒兵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名曰统计,实则暗杀,百姓入营即遭伏杀,尸横遍野,无一人幸脱。     浙江温州一士绅名为黄鹤者,其子侄多于江南为官,在乡豪名亦盛,其名下皮革工坊兴隆,可谓士绅楷模,然乡土在禁海之中,三日闻听迁界,准备不及,遂遭满洲c蒙古之兵袭杀,亦有北方绿营相助,黄鹤报之以家名,子侄官名,亦不能行,全家百余口遭难,仅黄鹤一人与其姨妹逃走。想满清禁海迁界之严,其朝廷官员家属亦不得免,普通绅民唯有死路,若不挺身反抗,只得束手待死。     而发往福建的报纸中,又把闽浙与齐鲁调转过来,向各省宣布其他省迁界禁海的惨状,又声言其他省先行,本省次之,终究为迁界禁海所害,要求沿海百姓起义举事,抗击满清暴政,报纸顺便把刚刚投降满清的施琅黑了一遍,又捏造了黄鹤与小姨子的悲惨故事,更让人确信几分。     报纸发出,遍布中国沿海,但实际是,满清尚未真正实行禁海之策,而沿海百姓尽知,还以为别处禁海已经造成暴政灾难,使得满清禁海不行,不禁也是不行,一时间踟蹰不前,不知如何作为。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