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三十 对定国的考验(第2/3页)  七海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接连取胜,已拥有富庶藩地和强力盟友,西营诸将早晚会投其麾下,孙可望正是知道这一点,只得行险,趁西营未散,大军仍在,抢先称帝,拉拢西营一脉。     安龙的永历小朝廷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是求救于李定国,如果孙可望称帝,那第一个死的就是永历,虽然去晋王那里也是被困,但总归比死好。     两广会战之后,永历就开始筹划向李定国求援,实际上,对于李定国与合众国过从甚密的情况,天子也是知道的,但永历别无选择,郑成功虽然比李定国可靠,但远在东南,根本不能勤王,而琼c晋二藩中,还是定国更值得信重。     毋庸置疑的是,孙可望从一开始就图谋篡位,自立为帝,阻止他的除了危局便是李定国和刘文秀二人,孙可望从一开始就自称监国秦王,来往官文启本都以国主称之,其在贵阳建立六部,行政自专,顶多使用永历某年这等纪年方式,实际早已自成一国。     等到李定国与刘文秀事实上与合众国结盟,而满清又因为两广新败而无力大举进攻西南,孙可望自认为称帝时机已到,此后再难有如此良机,因此其更是指使亲信拥戴自己登基,其麾下的兵部尚书甚至倡言:明运已终,事不可为。而朝内编修方于宣已经为孙可望“定天子卤薄,定朝仪,言帝星明于井度”,直接尚书劝进。     安龙永历朝廷之中也是如此,太监庞天寿与锦衣卫马吉翔认定天下大势已归秦王,二人需要早早接纳,以为异日志地,二人还与安龙的提塘官张应科结拜为兄弟,并且告知张应科“秦王功德隆盛,天下钦仰,今日天命在秦,天之所命,人不能为,我辈意欲劝永历禅位于秦王”。马吉翔二人已经为改换门庭做准备。     听了吴贞毓的话,李定国大怒,一拳砸在桌子上喝道:“真是狼子野心之徒,此番抗清大业刚有好转,孙可望便倒行逆施,还有那马吉翔,真奸贼也,本王非得把他斩成肉泥不可!”     说着竟然是要拔刀起行,吴贞毓连忙用身体挡住,说道:“殿下三思,若此番杀了马吉翔,岂不是与孙可望撕破脸,西南登时大乱呀!”     李定国不是为孙可望想要称帝发怒,而是认为他选的这个时机不对,如今民族为难,正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时候,这个时候称帝,必然引发内乱,直接导致好不容易得到的抗清优势局面丧失。     但这二人不知道的是,孙可望其实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其让方于宣策划禅受之事,已经“定仪制,立太庙,庙享三主: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张献忠主于做,而右则为孙可望祖父。”已经定下国号为后明,在旬月之前,孙可望亲率军队前往昆明,准备登基称帝,然一路连降暴雨,不能成行,孙可望骇然以为上天不许,后合众国遣使而来,孙可望以为行迹败露,连忙返回贵州,这才避免了黄袍加身的闹剧。     (真实历史是,孙可望赶到了昆明,登基的那天暴雨倾盆,没法举行典礼,而李定国与刘文秀阻碍,才没有真的登基)     “嘿,只得暂时饶了那个狗东西!”李定国怒道,把佩刀仍在一边,坐在椅上,心中郁闷,久久不言,只是叹息。     吴贞毓小心问:“殿下有保皇之心,不如发兵安龙,抢先救出天子,安置广州或肇庆,到时便是可望造反,也能止损于贵州呀。”     李定国哪里不明白这个道理,永历天子的能力暂且不谈,只要他存在一日,散落天下的抗清武装便是一条心,若永历死去,特别是全家被诛,那散落天下的宗室,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监国,到时,联盟天下豪杰,共抗满清的计划彻底终结。李定国想了又想,说道:“此事还是要与东番元首相商,才是必胜之局。”     吴贞毓惊慌道:“这这大可不必,东番乃是外邦,连外戚都勉强,如何能操持保皇移陛之事!”     李定国呵斥道:“你休要糊涂,保皇移陛关乎抗清大业,如何能行险,莫要说本王义兄乃当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