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九十年代幸福女人 1(第1/3页)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九二年的五月, 冰兰坐在宽大的教室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天空。天空湛蓝, 白云丝丝缕缕在上面点缀。“啪啪啪!”教鞭击打桌面几声,唤回冰兰的走思。“赶快做题”耳边传来物理老师陆老师的声音。     冰兰把思绪收回来, 重新看课桌上的物理卷子。卷子是高考模拟试题,冰兰拿起笔, 几十年没做过题了, 一下子很不适应。看到试卷上的题居然无从下手。眼前的题型比当年她参加高考难度大了不止一点点。     原主的学习成绩很差,在班上也就是中下游水平。现在高考录取率还不到百分之十,考上高校想都不要想。还有一个多月高考, 面对那么多的复习资料, 冰兰觉得压力很大。     好容易熬到下课, 然后又是一节节模拟考试。冰兰头大, 她刚来这里三天, 三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题。而做那些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题就是痛苦。     “董冰兰,你爸爸找你来了”刚回宿舍, 外面回来的孙凤琴在门口喊道。     “知道了!”冰兰说着出了宿舍,“我爸爸在哪儿?”     “女宿舍大门口”     冰兰跑出去,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原主的家人。在原主记忆中,冰兰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她是中间的, 大姐董海兰高中毕业当了教师, 已经嫁人。弟弟董凤武今年中考。爸爸董宝成在村上当会计, 妈妈何文秀是知青。当年插队到了村上, 年龄大了便与已经是会计的董宝成结婚。     成了家, 孩子都生了,城里的家没人盼着她回去,所以返城的时候便没走。后来落实政策,何文秀要了一笔钱把三个孩子的户口转成非农业,自己做了农村人。不然一家子只有董宝成的两亩地根本不够吃,三个孩子有粮本不也得花钱买粮食?     家里没收入,怎么买?而四亩地一家子勉强就够吃喝。好在何文娟能养鸡养猪,卖的钱基本上能供孩子们上学用。所以冰兰家的条件并不好。     “爸”冰兰看到一个穿洗旧了的蓝布中山装,推着一辆半成新永久车子的男子喊道。     “哎,下课了吗?”董宝成今年四十八,皮肤晒得成了古铜色。脸上皱纹已经一道道的了,看着比实际年龄都大。一看就是经常下地的农村人。     “下课了,爸爸怎么来了?”冰兰带着董宝成来到一个花坛边上坐下。     “我听你舅舅说咱们市在沿海新建了一个化工厂,正在招工呢,要高中毕业的。你舅舅想着你不是今年毕业嘛,就捎信说让你去考,考上了就是工人了。还是国企,铁饭碗。你妈觉得不错,就想问问你的意思。     要是高考没希望,还不如早点考工,这是个机会。现在正好招工,一个县只给二百个名额。听说女的只要四十六个,你要不要试试?”     考工?考学?一个多月时间冰兰不敢肯定自己能考上大学,原主底子差,自己以前学得都忘的差不多了。如果给她时间还可以,但是一个多月?她不敢赌,看她爸妈的意思是想让她考工。也对,她上班了家里的负担会减轻,还有收入。     考工上班也不是不行,对她来说干啥都一样。沿海?那不是有很多海鲜吃(吃货!)!“爸,我去报名,要是考上我就去上班,家里也能轻松一点”     “哎,我跟你去报名。县里招工的地方我都打听好了”董宝成心里叹口气,孩子学习不好,以前心气高。有厂子招工的说啥也不去,为此媳妇没少背地唠叨。这个二丫头啊就是不懂事,学习不好还不早点上班给家里抬抬情(减轻负担)     可就是那么固执,不自量力!家里就她一个孩子罢了,供就供,可是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呢。凤武才是家里的唯一男孩子,就是供也是供男孩子。本打算会费些口舌,没想到一说就通了。     冰兰回宿舍拿了一寸照片坐上永久车的后座,被董宝成带着去了县里劳动局招工处报了名。“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