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第六十五章(第1/4页)  升官发财在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判定此试卷所属为陆辞后, 他们心弦一下提起, 紧张地审阅起这数十张试卷来。     读完之后, 他们一直提着的那口气,就不知不觉地散了。     就这几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压根儿就不足为惧。     哪怕摒弃南人对北人的偏见和敌意,这诗赋固然做得漂亮,但策论的文理方面,却犯了避重就轻、引据不到的明显缺陷,还写得有些仓促,使其挠不到痒处。     只能当得起‘比下有余, 比上不足’的评价, 而完全和‘惊艳’沾不上边。     这对他们而言,显然更好。     要是盛名在外的陆辞, 此回省试中写得一手叫人判案叫绝的秀丽文章, 他们还联手将分数压低的话, 势必遭来北人的不满。     若被御史台的人盯上,把他们小心思公之于众,加以弹劾的话,那才更叫人焦头烂额。     如今这样, 就好办多了。     二人虽分居二室, 却有着将陆辞的评级压下的默契。     在读过几遍后, 他们就毫不客气地写下了简单评语,将缺点放大和强调后, 皆给了“中次”的评级。     毕竟这一届举子们多在偏重时务的策论命题上折戟沉沙, 就把这份放平时只能道句尚可的作品, 给生生衬托出来了。     这评级虽略微偏低,但他们心知肚明的是,自己有意拉低,而身为主司的刘筠势必也有意拉高对方的分数。     做最后评等时,刘筠纵为主司,也必须将他们的意见参校在内,做出折衷。     这么综合下来,八成是让陆辞以‘中上’的定级,进入最终的榜单吧。     他们自不像寇准在针对被张知白举荐的晏殊时,表现的那般好恶分明、凡事不留一线。     要是阻挠时用力过猛,把这么一个注定前程似锦的郎君得罪透了不但容易被捅出去,达不成目的,还将塑出死敌。     只略微压低的话,倒能托说是‘批卷人各不同,权衡莫当于人心’之故,亦可自辩。     这么想定后,他们心里安定许多,将批阅好的陆辞卷子放在一边,等其再被送去知贡举官处确定高下了。     还埋首于初轮考校的刘筠,对此且还一无所知。     七千多人的试卷堆起来可谓浩如烟海,他日以继夜地批阅着,也直到了二月上旬,才终于批到最后五十份。     在翻到‘焨’字号卷时,饶是满心疲惫,刘筠在草草读过几页后,还是忍不住‘咦’了一声。     在短暂的错愕后,他不假思索地立马翻回卷首,亲自核对了一遍封弥的字号。     确定没有人粗心大意地将公卷混进来后,他却是愣在当场,更觉不可思议了。     这怎么可能?     哪怕只是粗略几眼,也能轻易看出,这份游刃有余的精妙,就基本是跟限时紧迫的试场绝缘的。     毕竟公卷是举子本人将自身的得意作集齐的锦绣,多是灵感乍现时的精华,而非是临场的发挥。     跟其他人的水平,就完全不在同一线上。     刘筠内心满是疑惑不解,还是重新读了下去。     只是这回再读,就比之前的草草浏览要细得多了。     若说第一试的诗赋,已出彩得足以让人精神一震,想要反复咀嚼的话     那么第二场的策论所答,就彻头彻尾地透出笔者的学识优长,不论是从容文笔,还是精纯词理,或是周密才思,都能读卷者带来一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的享受了。     刘筠已竭力以最挑剔的目光去审读它,但还是不由得越读越入迷。     他故意出的那四道难倒无数举子的时务策,却如成了此人的登云梯一般,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征引注疏时轻松如信手拈来,阐述观念时字字铿锵,文辞润色时考究秀美,罗列观念时井井有条     他阅卷七千多份,竟是无人可以比伦。     读到最后,他便敢肯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