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刘备困境(第1/3页)  赤壁之崛起荆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赤壁之崛起荆南最新章节!     贾诩依旧沉默不语,就听司马懿迟疑着道:“先王在时,曾屡次下诏,叫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如今若实行这九品官人法,无异于推翻了先王的用人之策。这……是否太急切了?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九品官人法不好,唯才是举实行了那么多年,朝中和各郡县之中为官者也仍然还是士族居多,真正寒门出身者百不足一。以此观之,实不实行这九品官人法,其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我认为,宜缓不宜急。”     陈群看了看司马懿,随后笑道:“仲达此言差矣!我却觉得宜急不宜缓。仲达也说不论实不实行这九品官人法,士族子弟仍然占据了官吏来源的绝大部分。由此观之,士族子弟多出贤才,寒门子弟天生愚鲁,便是偶有几个大才,品评人物的中正官也会慧眼识珠,将之品评出来。如此一来,在出仕之前,士子的才能品行便已经有了定论,也就能够将朝廷重任尽量付与上品人才,以免愚鲁之人身居高位,败坏国事。贤德之士多得历练,早日成长,成为国之栋梁。此实乃利国利民之事,岂能不早日施行?”     司马懿闻言点了点头,复又抬眼看向曹丕。就见曹丕迟疑了许久,仍旧拿不定主意,转头看贾诩、桓阶等人都低头不语,曹丕只得叹了口气,道:“此条陈先且放在我这里,容我细细思量之后,再做决定。”     众人闻言,当下起身告辞离去。     曹丕独坐床榻之上,又将九品官人法的条陈细细看了几遍,随后禁不住叹了口气,思虑了许久,复又陆续单独召见了贾诩、刘晔、董昭、贾逵、胡质、陈矫、司马懿、程昱、刘政、孙资、华歆、王朗、刘若、赵俨、和洽、司马芝、常林等人,询问对于九品官人法的意见。众人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极力赞成,唯有贾诩、程昱、赵俨等寥寥数人提出了异议,不过出于不得罪世家大族的自保之心,这几人却也都反对的不太坚决,仅只是略微提了几句,便即作罢。     曹丕见此情景,知道这九品官人法不提出来也还罢了,如今一旦提了出来,世家大族必定闻风而动,谁敢反对谁就是敌人!以世家大族的力量,若是全力推动的话,这项制度迟早就要在天下施行。     勉强阻挡,只会激起士族不满,反倒不利于天下安定。但曹操刚刚亡故,如今就要推翻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曹丕却也着实有些为难,生怕落下个不孝之名。     当下思前想后,曹丕再次招来司马懿、陈群商议道:“九品官人法实乃安邦定国之妙策!只是与先王用人之道有些冲突,我欲过两年再施行,你等以为如何?”     司马懿和陈群对视一眼,就听司马懿道:“大王若认为九品官人法可行,那便应该从速施行。若认为九品官人法不可行,那便该果断废弃。实不该如此犹豫!”     曹丕讶道:“为何?”     司马懿道:“方今天下,汉室名存实亡。大王与刘贤、刘备三足鼎立。三国相争,争的不止是战场胜负,也是在争民心、争名分、争正统。论名分,刘备、刘贤都自称是汉室宗亲。但论正统,如今天子在魏王手里,只要能让天子主动禅让,则正统自然当仁不让是魏王所有。唯有民心之争,乃是眼下最为紧要之事。大王以为然否?”     曹丕点头道:“不错!但先王安定中原,我也存问孤寡,减免赋税,恩德著于四海,自问如今天下民心应该是向着我的才对。”     司马懿道:“民心自然是在魏王!不过光有庶民之心是不够的。民多愚鲁,人云亦云,便如田野上的牧群,任人驱策。而代天牧民者,乃读书明理之士大夫也!所谓民心,很大程度上便是指士人之心。魏王只有得到了士人的支持,才能算是尽得民心。”     曹丕闻言,点了点头,对司马懿之言表示认可。     就听司马懿又道:“汉室养士四百年,恩信早立!大王若不实行这九品官人法,将士人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