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二章 黄承彦求见(第1/2页)  赤壁之崛起荆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贤听见黄承彦发问,当下笑道:“黄老先生何以有此一问?诸葛亮当然是真的死了?”     黄承彦闻言,当下转头看向庞统,道:“士元怎么说?”     庞统张了张嘴巴,面不改色地道:“孔明走失之时,我尚未答应出山辅佐主公,故而不知详情。”     黄承彦叹了一下,道:“当年你等在鹿门山同窗学习,众人之中,就属你和孔明悟性最高。论及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之学,你二人不相上下。但在治国安邦之道上,你略逊孔明一筹,而兵书战策之上,孔明却又略逊你一筹。如今你都学会在我面前撒谎了,可见当年确实学的不错!”     庞统闻言面色一红,转头不语。刘贤见庞统面对黄承彦这个老师,天然便有些气短,当下笑道:“黄老先生不必逼问军师,我家军师当年被我绑回去的时候,与诸葛亮、鲁肃都是分别关押,确实不知详情。”     黄承彦道:“既然如此,刘将军可否给我一句实话?我并不奢求刘将军能放了孔明,只是想要知道他的生死!可怜我女儿月英已有五年多未曾见到他的丈夫了,如今思念成疾,再这么下去,老夫真怕将会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说着,黄承彦眼角竟隐含泪光。     刘贤闻言,默然片刻,道:“我素来十分敬仰庞德公、黄老先生与水镜先生,也十分倾慕诸葛孔明之才!黄老先生爱女心切,令人动容。罢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诸葛亮确实还活着。只是他身负大才,却又不能为我所用。若是放了,他日必成我心腹之患。故而我是不可能放他的。”     黄承彦闻言,喜不自胜地点头道:“我明白的!刘将军乃是志在天下的枭雄,自然不可能放了孔明。只是还请刘将军感念我女儿月英与孔明夫妻分离五年之苦,大发怜悯之心,让他们夫妻团聚,如何?老夫在此不胜感激。”     刘贤沉吟道:“按说夫妻团聚,乃是人伦之理,我不该反对。只是诸葛亮与你女儿黄月英都是智谋过人之辈。我实是担心他二人在一起搞出什么幺蛾子来。若是被诸葛亮寻到机会跑了,我可就枉做好人了。”     黄承彦道:“刘将军倒真是看得起小女!那么将军要如何才能放心让小女去见孔明呢?”     刘贤沉吟道:“不如黄老先生去劝劝诸葛亮,叫他弃了刘备,投效于我,如何?”     黄承彦闻言一惊,道:“这怎么可能!我那小婿实有几分愚忠,既然已经拜了刘备为主,便绝不会改投他人。”     刘贤摊着手道:“这就不好办了!其实刘备有什么好?除了会假仁假义之外,也未见真施行过什么德政!单看他在荆州时,对辖下百姓屡次增加赋税劳役就可见一斑了。真是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多荆襄士族宁愿抛家舍业都要追随他!”     黄承彦道:“刘备虽暂时困窘,然其有英雄之志,一旦得遇机会,便能翩然翱翔于九天之上,是以有识之士自然望风追随。”     刘贤轻笑道:“如今天下各州皆已有主,唯有益州尚未安定。且益州经过数年战乱,已然十分残破。刘备日后纵然能得益州,恐怕也再无足够的实力出川。如此算来,诸葛亮还活着的喜讯去了。     刘贤看其走远,这才转头对庞统道:“世人都说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学究天人,今日得见黄老先生,方知传言不虚。若是再能得见庞德公一面,那就更好了。”     庞统摇头道:“我这位伯父一向不愿出仕,只欲讲学授徒。况且如今我族兄庞山民还在许都为官,伯父又岂肯来见主公,给我族兄带去祸患?”     刘贤闻言,笑道:“罢了,人各有志。庞德公既然想要隐居,我又岂能勉强?”     正说之间,忽闻江夏太守魏延、夏口守将胡博联名送来书信道:“孙权并未依照主公和军师之计去攻打广陵,而是于九月二十九日佯装东下,半道之上却突然登上北岸,直扑庐江皖城。庐江太守朱光猝不及防,因麾下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