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7章 远古音乐,神奇乐器(第1/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白微一查看光的来源,才看出离地二十来丈处,悬着许多宝物。     单是径寸的夜明珠,就不下几十粒。其余介贝珠玉,各色各样的异品奇珍,更是不知凡几,有发光的,也有不发光的。     间或也有世间常用之物,如锹c犁c猎枪c钓竿之类,但为数极少,只七八件,悬的地方都在显目之处。     大概物以稀为贵,虽只是世间佃渔畜牧中几件不足为奇的营生致用之器,到此都成了贵品,与奇珍异宝等量齐观。     这些宝物,每件都用一些不曾见过的麻缕,从洞顶系将下来,差不多每所房子顶上,都有那么一件。     驼女向李白介绍这些珍宝的来历,同时一起跟着小王历阶而上。     虽然这些小人奔走山林,一纵数丈,偏偏那些台阶每级却只有两寸多高,显然是具体而微,李白觉得挺好笑的。     刚一到台上,还未进屋,小王忽率两妃回身,向李白跪倒。     立时鼓乐暴发,乐声也格外奇特,比外面所闻,迥不相同。有的如同鸟鸣,有的如同兽吼,万啸杂呈,汇为繁响,又加声音洪亮,衬着空洞回音,越发震耳。     李白再次扶起小王c二妃,回顾四外台的两面,猛现出两列乐队,约有上百名之多。乐器式样甚多,俱为平生未见,大多是竹木金石所制,大小繁简不一,有的五六人共奏一器。     各处小峰短岭,断崖曲坂上的房舍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上千个小人,随着乐声,欢呼拜舞。     一个个都是头戴六角方巾,身穿长衣拖及足后,浑身上下雪也似白。高高下下,疏疏落落,恭恭敬敬的站在那些峰麓山头,危崖绝岭之间,举动却是整齐不乱。     端的别有一番景象,令人欢喜不胜。     小王夫妇三人起身以后,便分拉着李白的衣角,扯了一下,由驼女留李白在外,朝当中宫室内缓缓倒退进去。     台下左右的两排乐队,跟着又奏了起来。     李白因见乐器多半象形,式样奇特,问了驼女闵湘娃,才知就里。     原来,驼女幼喜音乐,宫外所闻,乃驼女到后,按照古今乐器和当地的国乐,加以仿制修改而成。石台的两面,方是小人真正的国乐。     虽非大人上邦之地,也经小人历代先王仰观日月星辰之形,俯察山川草木之状,耳听风雨雷霆c千禽百兽鸣啸之声,博收万籁,证声体形而成。     一乐之微,往往不惮百试,务求与原声相合,其中奥妙,一时也说它不完。     驼女初来时,也听它不懂,只觉千声庞杂,细大不谐,好似一味穷吹乱吼,怪声怪气,一些也难以入耳。恰巧她幼喜音乐,颇有根底,想将大人国的正始之音传给这一班蕞尔细民。     三年后通了言语,她几次力劝,可是老王别的都言听计从,惟独谈到改动他的国乐,却是一味摇头。她知他固执守旧,多说无用。     仗着与小王交谊甚厚,恰巧不久老王死去,小王因见驼女将外面的东西传到此地,全有了利益,果然一说便试办了几件。     等到乐器制成,排练熟了,小王先听,不住夸好。日子一久,便显出不甚爱听的神气。可是他对于旧乐,每遇祭祀大猎宴会,以及婚丧之事,奏将起来却是百听不厌。     驼女心中大忿,几次诘问,小王只管微笑不答,却让她慢慢留神细听,日久自知此间国乐的妙处。     并说传闻他们万多年前的祖先,也和世间大人一般。在几千年当中,不但文治武功,礼乐教化,号称极盛;便是起居服食之微,也是举世无两。     同样和中朝一般,拥有广土众民,天时地利,真可称得起泱泱大国之风。只是因为后世子孙不争气,风俗日衰,人情日薄,那自取灭亡之道,少说也有几千条,以致国破家亡。     人种因耽宴适,万种剥削,到了末世,休说像中古时代那种身长九尺多的大人没有,便是七尺之躯也极少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