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2章 郎中令李儒(第1/3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白淡声道:“李儒此人,对于董卓而言,其功有四。其一,谏言董卓进京勤王。虽说董卓进京是袁绍谏言何进,召集诸侯进京,然而董卓能够第一个进京勤王,肯定是李儒的功劳。若是没有李儒,以董卓匹夫之力,岂能霸占洛阳,成就大业,此乃李儒第一大功”     蔡邕连连点头,目光掠过门外的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问道:“第二功又是什么?”     李白站在客厅中来回踱步,目光瞥见了大厅门口之人,却没有在意,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李儒此人身上。     关于李儒,李白能够有这番言论,也是因为他对这个死得不明不白,没有遇到良主的人感到惋惜,才会对李儒有更深的了解。     想了想,李白继续道:“这第二功,乃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中平六年三月,灵帝崩,皇子辩继位,何进当权。然而时间才过了几个月,何进和宦官便发生了内讧,双方发生争执,使得洛阳大乱,张让挟持少帝出逃,途中张让身死。     而少帝和皇子协却被董卓遇到,董卓救回皇帝,也是大功一件,然而这不足以使得董卓在洛阳站稳脚跟,因此便废少帝,立皇子协为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洛阳之主。”     李白话语激昂,语气中对李儒颇有敬佩之意。     事实上,李儒确实是一个大大的人才,只是遇到董卓,才没有展现出一身才华。     李白说完第二功,站在大厅门口的男子笑了笑,阴鸷的眼中却闪过一丝莫名之色,带着期待望向李白,等李白继续说话。     李白微微笑道:“第三功,谏言董卓‘袁绍不可杀’”     “哦,这是为何?”蔡邕脸上闪过一丝奇怪,心道:这是放虎归山,袁绍对董卓不满,还不能杀?     李白解释道:“老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隗又视袁绍为袁家接班人,可以说袁家就是以后士子清流人物的代表,若是杀了袁绍,得罪了袁家,失了天下士子之心,董卓想要召集士人,收拢人望,绝无可能。     这天下间,不知多少人受过老袁家的恩惠,即使董卓势大,能逼迫士人出仕为官,但是那些士人阳奉阴违,总是做得出来的吧。得其人,而未得其心,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蔡邕点点头,同意了李白的话。     而此时,那个站在门口的男子,看李白的目光却带了一丝知己的味道。     李白继续道:“第四大功,便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虽然先生是董卓强行征辟之人,但是三日之内,连续拔擢,不管是谁,心中都会有一丝感激之心。这一点,想必先生不会不承认吧。先生如此,其他被董卓征辟的人也必定是如此,李儒此人厉害啊!”     蔡邕又点点头,没有否认,目光却停留在门口的男子身上。     那个男子缓步走过来,目光落在李白身上,问道:“你认为,李儒接下来会做什么?”     李白看了男子一眼,想也不想,淡声道:“杀少帝,威凌天下!”声音不大,却是斩钉截铁,语气中透出一股坚定和自信。     蔡邕和中年男子闻言,脸色都是瞬间变得非常古怪。     蔡邕叹了一口气,眼中透出一抹凄凉,望向刚刚走入大厅的男子,眼中透出一抹求证之色。     中年男子一脸古怪,神色复杂。     不过,男子的神色瞬间恢复了平静,笑着问道:“李儒为什么要杀少帝?”     李白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一抹思索之色,结合先前男子的举动,心中隐约有了答案,却没有点破,淡声道:“董卓废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虽然行废立之举,威慑百官,然而少帝却是灵帝立下的正统。     不管董卓如何做,献帝的来历始终不是正统,纵然百官惧怕董卓,然而朝廷官员仍有不少是心系于少帝身上的。想要转变朝廷官员的心思,承认献帝是正统皇帝,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死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