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外科圣手华佗(第2/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珪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     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为自负,认为陈珪c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当时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有人说,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     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也越来越多。     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中毫不客气的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再度降临。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     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     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     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了?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     但是,如果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有学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这个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     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     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     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     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处死了。     那么,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么?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c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     有学者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     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便载有“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     “大不敬”的具体内容比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不管真相如何,谁也无法抹杀华佗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