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章 书画大家董其昌(第1/2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白使用大招青莲剑歌,唱着管道升的我侬词,击退赵孟頫之后,继续施展火焰旋风击,将主要精力放在董其昌的身上。     这次,他将那一丝从李隆基身上窃取的真龙烈焰,融入自身孕育出来的本命真火中,再借助火焰旋风击施展出来,威力倍增。     董其昌将自己在书画方面的造诣,融入战斗技能中,沉着应战,一时间倒也能跟李白斗个旗鼓相当。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赵孟頫和董其昌都是书画界的泰斗人物,对华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赵孟頫为元代人,董其昌为明代人,两人的谥号都为“文敏”。     在绘画方面,赵孟頫擅长的类型很多,可谓是全才。比如,山水c花鸟c人物等各个领域,无一不擅长精通。     在书法方面,他对楷书c行书c草书c小篆等都很擅长,笔法工整圆润,被称为“赵体”。     虽然赵孟頫一生坎坷不顺,但他留下的书画作品,有极高的研习价值。     董其昌也是书画界的全才,在前人书法和绘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自成一派,其作品更添几分秀气飘逸之美。     后人也常常将赵孟頫与董其昌这两位大师对比,有人说,董其昌内心是服赵孟頫的。     后来,董其昌也写了千字文,写完后,自己便和赵孟頫所写的千字文进行对比。他认为,赵孟頫勤学苦练,自然比自己熟练,但是自己写得秀美c飘逸,字形好看。     董其昌和赵孟頫在书画方面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留存于世,深得后人的喜爱。     除此之外,这两位书画界的大人物,也开辟了书画技巧,为华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其昌,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八十二岁。     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华夏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家境贫寒,一心想从政,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于是,他一面苦读,一面临摹各大书法家的作品。     其中,临圣教序便是他临摹的作品之一。他在褚遂良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书法技巧,使得临圣教序多添了几分飘逸秀美之气。     除此之外,董其昌运用擅长的绘画技巧,精心设计美观的字形样式,看起来卷面整洁有序,苍劲有力,并且呈现出淡然飘逸之美。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于是,他更是收集唐宋元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进行专研学习,让自己在书法方面的技艺逐日提升。     后来,因为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他干脆辞官回乡,努力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     期间,他专心研究学习前人的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的书画爱好者,和当地的文人墨客c书法爱好者一起,研讨书法的博大精深。     他还大量临摹王羲之c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有了日积月累的临摹创作经验,他的书法技艺日渐精湛。     而临圣教序,历经褚遂良和王羲之两位大师的版本之后,董其昌书写的这一版本,也深得后人的喜爱。     譬如,康熙皇帝曾经大赞董其昌的临圣教序有本色之美。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     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     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c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c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c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董其昌以书画闻名于世,是一个以艺术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